文学网 > 穿书之福孕绵绵 > 第101章 第101章

第101章 第101章


“谢谢二姐姐。”杜宁宁对着杜绵绵福一礼。这一位真是听从二太太赵氏的话,  那是一味顺从的意思。杜绵绵瞧着三堂妹的模样,她说道:“三妹妹不必多礼,自家人哪用得着客套。更何况这一回也不是我出多少力气,  我就是提一嘴的功夫。真正花心思的还是忠勇侯府的三太太。”

        杜绵绵没给自己表功劳,  她真就是顺嘴提一回。请着忠勇侯府的嫂嫂贾氏帮衬一回。能遇上合适的姻缘,  杜绵绵也盼着三堂妹嫁一个好人家。

        主要是杜绵绵担忧,三妹妹这般软的性子,真是一直不嫁人。她怕外头的流言扉语让这一位性格太软的堂妹受不住。

        杜宁宁名声不好,  受损的是杜家女。杜绵绵的亲娘崔氏没少唠叨,就怕着堂妹杜宁宁得一个坏名声,  会害着亲孙女。毕竟杜绵绵的龙凤胎弟弟杜敦的膝下有一个可爱的小侄女。

        这一回,因着三太太贾氏的上心。

        杜宁宁的婚事暂时有一个着落。于是,  当天离开的杜家都是带着欢喜的神情。杜绵绵当天也与丈夫司徒弘光提这一件事情。

        “三嫂帮衬良多,这一位三妹妹若能嫁到贾家,也盼着真结一桩良缘。”杜绵绵是实在盼着好良缘。

        “三嫂既然是给她的二弟说亲,这里头肯定是考量过的。你且宽心,双方不是还要见一见的。到时候就由得杜家、贾家去商谈。你做好了自己的本份,后头便不多插手。好与歹,依我看来还是过日子的人如何经营。”司徒弘光宽慰着妻子。

        “全听你的。”杜绵绵也是一样的心思,  她不准备再多插手。免得插手多了讨人厌。

        京都外城,  杜宅。

        二太太赵氏一回家,就把杜宁宁要说亲给贾举人的事情,那在家中嚷嚷开。

        对于这一桩婚事,  杜家人很满意。当然,二太太赵氏不忘记跟杜家二老爷提一话。杜家二老爷对于失去一个秀才女婿,  得着一个举人女婿。还是一个要补官的举人女婿。

        杜家二老爷非常满意。杜家二老爷说道:“这一回宁宁要嫁的人家好。这一桩婚事你是宁宁嫡母,  你多操持一下。一定要圆满成功。可不能让宁宁失去这一门好亲事。”

        杜家二老爷的眼中,  贾举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女婿。

        “老爷放心,这般东床快婿,咱家肯定得拢络到。”二太太赵氏对于添一个举人女婿,还是马上要当官老爷的女婿。二太太赵氏很高兴。主要是这样一个女婿,是能给儿子杜敏帮衬的。

        “还是二侄女有心了。”二太太赵氏这时候也是感激杜绵绵的。当然,杜婉婉当初能进桂王府时,她就是感激一回。如今当然是更甚从前。

        “我瞧着,咱们这些出嫁的女儿里,就数着二侄女最有心。瞧瞧,有二侄女的帮衬,甭管是婉婉,还是宁宁,如今都是得着好姻缘。”二太太赵氏是真高兴的。

        杜家二老爷一听媳妇的话,他是点头。

        “一笔写不出两个杜字。咱们杜家的女儿出嫁了,全是顾家的。”杜家二老爷是高兴的态度。

        二太太赵氏听后,也是赞同的态度。

        “老爷,一旦宁宁这一桩婚事成了,这嫁妆上怕得重新准备一回。”二太太赵氏提醒一回话。

        杜家二老爷听懂妻子的话中深意。二太太赵氏哪怕不详细说一说,也是在暗指范家那儿让杜家吃一个亏空。

        杜家二老爷这时候一听妻子的话,他确实对范家的印象更坏。没法子,有贾举人这一个对象一衬托。范家就真成一个大坑一样的存在。

        杜家二老爷心中有想法。他觉得可再缓缓。本来杜家二老爷是打算跟范家算一算旧帐。现在一旦说定女儿杜宁宁的婚事。杜家二老爷并不想这一个关键的时间上,那是惹出来什么麻烦。还是求一个稳妥。

        杜家二老爷准备等着杜宁宁出嫁后,再是跟范家算一算前帐后帐,到时候一本拉清单。

        “杜家还没缺着宁宁一幅嫁妆。只要她嫁得好,再多添上嫁妆,家里也是乐意的。”杜家二老爷显然是很有底气的模样。

        “对,老爷说的太有道理。”二太太赵氏当然也知道,一旦庶女杜宁宁真是嫁进贾家。杜家如何都会让杜宁宁嫁得风风光光。毕竟高嫁嘛,从来都是欢喜的给女儿添嫁妆。

        这结亲的背后,可不是只看那一点子嫁妆。还有背后的利益庇护以及人脉上的支持。有许多隐形的财富,那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这一个时候的商贾,更像是官老爷的钱袋子。每一个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商贾背后,那都有大靠山。

        商人一旦坐大,那没靠山的,注定要被官府宰掉吃肉。一旦有靠肉,这利益输送成必然。真当靠山就吃素的。没哪一个上位都真吃素,就算人家吃素,也一定是大鱼大肉后偶尔的清粥小菜。那是偶尔尝一个新鲜,至多就是可怜一会儿下位者的悲苦。这等吃饱后鳄鱼的眼泪,谁要信,不是坏,就是蠢。

        “宁宁那里,最近你多注意一些,多与宁宁一些关心。也让宁宁的生母教导她一些事儿。让宁宁知道嫁到夫家后,多讨一讨夫家人的欢心。她这一回的亲事若真成,她就是高嫁。高嫁到官家,可得当好一个杜家女的本份。”杜家二老爷对妻子二太太赵氏说道。

        “老爷放心,我一定跟宁宁,还有宁宁的生母好好的叮嘱。”二太太赵氏不为杜宁宁,也得为儿子杜敏,以及两个孙儿和考虑。如何都得让贾家一门姻亲,那是真正的走好关系。

        可不能坏掉这等好姻亲。二太太赵氏在利益面前,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与坦诚。

        因着杜宅有意,贾家这一边有三太太贾氏的掺合。于是,相看的事情很快定下来日期。

        对于后对如何发展,杜绵绵在坐月子,她是真没有掺合。她只是在半旬之后,三太太贾氏来司徒宅时。

        她与嫂嫂贾氏谈话时。贾氏是高兴的与杜绵绵说起这一桩姻缘成了。

        “如今我二弟的年岁可不敢担搁。宁宁妹妹也是和离之身,她的年岁也不好再担搁下去。贾家、杜家商量过,准备在今个冬就会正式走好六礼,八抬大轿,名媒正娶宁宁妹妹入贾家门。”三太太贾氏是很高兴这一个庶弟媳妇。

        贾氏这一回掺合着,除着真怜惜二弟膝下的两个侄儿、两个侄女外。也是为她亲娘帮衬一回。到底这庶子媳妇性子软,如此在婆家才会听着上头婆母的话。

        贾氏一掺合,这婚事成了,她就来报喜。

        “三妹妹真应该好好谢谢嫂嫂这一个大媒人。对了,往后三妹妹得唤嫂嫂一声姐姐。”杜绵绵笑着说道:“咱们往后可是连着两道姻亲的亲戚。”

        “都是自家人,不必外道的很。”三太太贾氏倒是高兴着。

        这一回,不光是三太太来给杜绵绵报喜。杜家人也来司徒宅,也来给杜绵绵报喜讯。

        杜贞贞是与大太太顾氏一起来的。当然,二太太赵氏、三太太崔氏自然也是一起来了。司徒宅一时间也是热闹起来。

        特别是杜绵绵的屋中,那是欢声笑语。

        一众人都是快乐的很。唯有杜贞贞的快乐是装出来的。她没有表面上的那般高兴,对于三妹妹杜宁宁要嫁进贾家当儿媳。杜贞贞唯有嫉妒。

        毕竟依着这一个时代的规距,和离之后的女子一般再婚时,岂有高嫁的道理?真有,也是少的可怜。

        万万想不到三妹妹杜宁宁就有这般的好运。

        “我还有一桩喜事,也是要与二伯娘恭喜一回。”杜绵绵想到三嫂贾氏来家时,与她提过的另一桩喜讯,她是赶紧的说道。

        “我得着消息了,三妹妹未来的夫婿,贾举人已经补上实缺。往后咱家三妹妹也是官家女眷。”杜绵绵一提这话。

        “真补上了。”二太太赵氏是高兴。虽然提前就知道贾举人要补官。可到底还没实在拿到缺,那当然心头还是有一点空落落的。一旦真补上,那就万万又不同。

        “二伯娘,只是这一回贾举人不是补的京都的官缺。而是南边的地方县官。”杜绵绵提一话。

        “我那三嫂也与我提一话,她讲,让我与杜家商议一回。三妹妹的婚事能否提前。到时候贾举人去南边做官,三妹妹也是官家女眷,可随着夫君去地方。”杜绵绵把贾家那一边的意思是提一嘴。

        “这一回,贾举人补上的是从七品的县令。这可是一个实缺。只可惜是南边,我听着三嫂提过,还是在天气闷热的南海边地。从举人补缺上县令,这当然是提高品级。可惜,就是在南边的边地小县。比不得京都的繁华。”杜绵绵也是说一回大实话。

        南边太远,确实不是繁华地。可一个举人能补上实缺,真做京官,那就是从八品、乃至于从九品之流之步。

        想做正印县令,不是边地小县,那没可能的。

        “一县正印官,那可是百里侯。二侄女,我瞧着这婚事提前应该能成。”二太太赵氏当然知道二侄女杜绵绵的意思。这是未来的三女婿补官,这补得南边太远。

        那又如何呢?

        在二太太赵氏瞧来,这女婿去南边,是去当官。又不是行商,又不是当庶民。这人上人,有仆人侍候的官老爷。这权利在手,指不定往后做出成绩,也是能升一升。

        “二伯娘觉着好,那我就能给忠勇侯府里的嫂嫂一个确切的回信。本来我还想着是不是给娘家写信的。如今能当面与二伯娘提一回,还得着回应,这般我也省一回事儿。”杜绵绵笑着回一话。

        杜贞贞瞧着杜绵绵与二太太赵氏说的开心,旁边的大太太顾氏、崔氏各自也是附合几语。

        杜贞贞心头不好受。

        贾举人变成贾县令。从七品的官老爷,那能给妻子请敕命孺人的册封。想一想杜家四姐妹,杜贞贞当大姐的是商贾妇。

        二妹妹是从六品的敕命安人。三妹妹是从七品的敕命孺人,四妹妹是王府的庶妃贵人。瞧一瞧,再比一比,杜贞贞心头的落差更大。

        杜贞贞一时间,她是话少起来。

        当然,在场的人只为着杜宁宁的婚事高兴,一时间真没人注意到杜贞贞的失落。当天离开司徒宅时,杜贞贞是一个人带着失落离开的。

        回到李宅后,杜贞贞遇上大嫂李家大奶奶。

        “二弟妹,瞧你一脸难受的模样,可是哪不舒坦?”李家大奶奶关心的问一话。

        “没事儿,嫂嫂你许是瞧错了。我可能就是人乏了。我今个儿没哪处不舒坦,我心头还是高兴的很。这是遇上喜事。”杜绵绵勉强挤出笑容来,她假笑着,装着自己很高兴。

        “喜事。”李家大奶奶瞧着杜贞贞的小腹处,她问道:“二弟妹可是怀上了?”

        “若是怀上了,这确实是大喜事。”李家大奶奶还是非常认真的点点头。表示二弟妹若是怀上了,一定是婆母催生的效果。

        杜贞贞瞧着大嫂的眼神,她有一点尴尬的。杜贞贞回道:“嫂嫂误会了,我没怀上。我说的喜事,是我娘家的喜事。”

        李家大奶奶一听这话,她觉得这一个弟妹啊,就爱在她的跟前表现。谁还不知道呢,杜家如今红火的很。

        李家大奶奶一直挺羡慕这一个弟妹的。在婆家这小日子过得就是舒坦。夫君捧着,婆母捧着。瞧瞧从来是我行我我素,想干点啥的还能打一打娘家的旗号。

        公中掏着小二房的花销,从来就是最大的。

        奈何这娘家比不过。李家一直巴望着与杜家的姻亲关系更牢靠。于是李家大奶奶只能捧一捧这一位心眼儿还挺小的二弟妹。

        “二弟妹,你娘家又有喜事。唉呀,你快讲一讲,也让我沾一沾喜气。”李家大奶奶觉得自己挺配合的让二弟妹表现一回。

        “我家三妹妹说成亲事,她的夫君是举人功名在身,如今补上官缺,要去南边当县令。我那三妹妹也是有福气的,往后便是朝廷会册封的敕命孺人。”杜贞贞说这话时,她脸上在笑,她的心头在滴血。没法子,她恨不能自己能做那一个官家女眷。

        “敕命孺人。”李家大奶奶惊讶一回。真惊讶,不掺合半点假。要知道对于杜贞贞的娘家情况,做为姻亲,李家大奶奶清楚的很。

        对于杜宁宁和离之身,李家大奶奶也是知道的。这和离后,还能当上县令太太。李家大奶奶捂嘴就是惊呼。

        李家大奶奶忍不住多瞧几眼二弟妹。

        李家大奶奶在想,杜家的四姐妹,貌似现在一瞧,就是面前的二弟妹是真正的低嫁。这……二弟妹真是杜家亲生的闺女吗?

        如何就二弟妹一个人在一众姐妹里嫁得最差。光想想,李家大奶奶就不能理解。

        当然,李家大奶奶的心底想法,她准备肯定不会透露半分的。

        “恭喜二弟妹,这真是大喜事。咱们到时候可能去吃一茶二弟妹娘家喜事的喜酒。”李家大奶奶恭喜一回。

        对于嫂嫂的恭喜,杜贞贞听着不顺耳的很。只是她面上还是道谢。

        对于杜家、贾家的婚事,这是步入正轨。因为贾县令要上任,这不能真担搁。于是,贾县令的婚事提前。

        好在杜家也不怕这婚事提前。主要是杜宁宁这儿会再嫁,杜家有心里准备。应该准备的嫁妆,如今至多就是多添置一些。

        倒是杜绵绵这儿,她坐月子呢,她没法子参加三妹妹的婚礼。一旦三妹妹完婚后,她又要随夫君去南边。往后姐妹再想见一面,那没可能。除非这一位贾令县能升官回京都。

        就在贾家、杜家的婚事,那是热闹的举行后。

        司徒宅由着司徒弘光为代表去贺喜。下一辈里,司徒滢滢和司徒佑淇也去参加喜宴了。

        同时,忠勇侯府的三太太贾氏,在当天参加完二弟的婚宴后。她一归府,就瞧着忠勇侯府不对头。

        因为忠勇侯府里挂上出事儿的白灯笼。

        三太太贾氏一瞧着这模样,她愣在当场。她没多话,只是回到莲子轩后,她唤来陪嫁的贾嬷嬷问话,道:“嬷嬷,府上出了什么事情。”

        “太太,出大事了。北地传来的消息,大爷、二爷双双病逝的北边。”嬷嬷的声音里说出消息时,也是满脸的担忧之色。

        “什么。”三太太贾氏不敢相信。之前北地传来消息,确实说是朱佑禛、朱佑礽染上时疫。忠勇侯府还差上府医与亲信去北边。

        一切只等北边的新消息。那时候,冯氏、程氏,这两个当娘的都是恨不能亲自去北边。奈何忠勇侯朱弘明发话,太夫人魏氏也是发话,一切以忠勇侯府的安稳为要紧。只差着心腹与府医送去药材。

        至于朱佑禛的媳妇、朱佑礽的媳妇,这二人膝下都有幼女与幼子,上头的长辈为着孩子,也不可能让孩子缺着亲娘。毕竟孩子太小,这离开亲娘哪成。

        “这一回真是翻天了。”三太太贾氏是侯府里的太太。她如今的富贵日子,那是依附于忠勇侯府。这一回忠勇侯府失去最优秀的两个子辈。三太太贾氏也是有忧患意识的。

        “三老爷呢。”三太太贾氏问一话。

        “被侯爷叫去前院了。”贾嬷嬷回一话。

        “祥儿呢。”贾氏又问一话。贾嬷嬷忙是回道:“太太,三爷也被叫到前院。府里头的爷们,不光是三爷,五爷、六爷都被侯爷叫去前院商量事情。”

        “唉。”三太太贾氏是叹息一回。

        忠勇侯府的前院书房。

        忠勇侯朱弘明挥挥手,他让子侄辈都退下。留下来的自然便是三老爷朱弘晴。忠勇侯朱弘明说道:“三弟,佑禛、佑礽出事,府外头的一些事情,三弟你得多盯一盯。我怕人心浮动。”

        “二哥放心,我也是朱氏一族的儿孙,我自然是一定盯紧家族的产业。只是二哥,佑礽去了,你是府上的家主,一切还要你撑起来。”朱弘晴提一话。这一话,未尝不是让这一个丧子之痛的二哥是得振作起来。

        “我懂,三弟你一片苦心,也是为侯府好。”朱弘明点点头。

        “至于迎回佑禛、佑礽的棺椁,就让府上的亲卫去吧。咱们侯府如今一动不如一静。只盼着佑禛、佑礽能体谅咱们长辈的无奈。”朱弘明对于朱佑禛、朱佑礽是寄望许多。

        这一回两个子侄折在北边,这等消息在朝廷通知前。朱弘明已经得到暗中的消息。当然,也不过提前几天知晓。

        可知晓又如何。朝廷这一边的消息没给出来,忠勇侯朱弘明还得装着不知道。他心头的煎熬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朱佑禛、朱佑礽的死因。在这二人的身边有侯府的亲卫,那些人全是好手,是侯府花着大心血培养出来的。

        从亲卫寄回来的消息里,朱弘明已经看懂许多的东西。

        朱佑禛、朱佑礽的死,都是不简单的。那里头有秦藩主人,秦王府的影子。也是因为是秦王府那一边动的手。

        朱佑禛、朱佑礽才会中招了。

        知道真相的忠勇侯朱弘明当天把书房砸了。只是这一个消息一直被压下来,后宅的女眷是不知道的。

        “二哥,佑禛、佑礽病逝。咱们家族的小辈里,如今就指望着佑禧、佑禄侄儿。我家佑祥是一个没出息的,瞧着与我一样就只能在庶务上扑腾。往后,唉,怕得让佑禧、佑禄侄儿为着家族吃苦。”朱弘晴嘴里这般说话。

        他心头的情才更复杂。只是朱弘晴不讲出来。

        “佑禧、佑禄……”这两个都是忠勇侯朱弘明的儿子。他的心情更复杂。主要是这两个小儿并不像他们的长兄朱佑禛、二兄朱佑礽一般的能吃苦。

        朱佑禧是一个文人清高的性子,还总爱钻营一些小道。朱佑禄也同样没瞧见什么出彩的地方。两个出身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是纨绔,可也不是大才。

        在朱弘明瞧来,也不知道花多少功夫,让二人真能吃着苦头的熬练出来。

        “走一步,再看一步吧。”朱弘明摆摆手,这一回,他没再留着三弟朱弘晴。

        次日,司徒宅。

        司徒弘光一下差,他一回家,他瞧见来做客的三哥朱弘晴。

        “三哥。”司徒弘光挺惊讶,这一位三哥登门来。

        “四弟。”朱弘晴倒是一派自然的态度。

        这一回,兄弟二人想谈话。于是,司徒老太爷没出场,他就是让人送来好酒。至于席面,这是杜绵绵差着厨房备上来的。

        司徒弘光陪着来家做客的三哥朱弘晴是一起饮酒,兄弟二人还是谈天说地。

        朱弘晴说起一些朝廷事情,然后,他就提道:“四弟在衙门里消息一定灵通。佑禛、佑礽出事儿,在北边病逝的消息,四弟可听说了吗?”

        “听说了。”司徒弘光不隐瞒。

        “侯府如今跟塌掉半边天一样。我都不想回去,真是压抑的很。”朱弘晴摇摇头,他是倒满杯盏中的酒。

        “能想像的得到。佑禛、佑礽真是有能耐,有本事的人。那是侯府的未来顶梁柱。可惜了……”司徒弘光是真可惜两个侄儿,明明有本事,却是没能一展抱复。

        “这世道可惜的人才,不老少了。”朱弘晴拿着盏,他是一饮而尽。

        “不瞒四弟,佑禛、佑礽侄儿都没了,我是真心痛。可在心底,瞧着二哥真伤心时,瞧着母亲那是哭得凄凄惨惨时,我又是觉得疏离的很。侯府的富贵啊,我一个庶子不敢肖想。就盼着将来祥儿给我生下大胖孙子,我的孙子不走武举路,一定得走科举路做官。”朱弘晴在吐露心声。

        “祥儿也是学的武举。”司徒弘光提一话。

        “如今的侯府,祥儿不合适出头。等吧,瞧着佑禧侄儿的将来。”朱弘晴摇摇头,良久后,他才是这般回话。

        司徒弘光也是听懂三哥话中之意。他不再多话,只是陪着兄长喝起酒来。酒入喉,真醉人。

        当晚,司徒弘光因着喝醉了,他是睡得很沉。

        倒是杜绵绵这儿,她是叹息一回。对于侯府里知道朱佑禛、朱佑礽的死。这是必然的结果。可这结果出来后,对于侯府就是大祸之事。

        要说杜绵绵最可怜的,还是侄儿病逝后,那留下来的孤儿寡母们。

        当然,人世间,人的悲喜不同。

        忠勇侯府这一边自然是悲伤的很。杜家这一边,杜宁宁要随夫君南下,离开前,自然也是登司徒家的门来告别。

        姐妹离别。杜绵绵瞧着已经得到敕命,还是官家女眷打扮的三妹妹。杜绵绵满脸的不舍,她道:“往后再相见,也要好些年。三妹妹,你要多体重。”

        “二姐姐。”杜宁宁这时候落泪了。她也舍不得亲人。只是她如今的身份不同了,也由不得她任性。再说,杜宁宁从来就不是任性的人。

        更何况成为官家女眷后,她在娘家的地位一下子窜起来。还别说,能不再婆家多待,就算去南边杜宁宁也是乐意的。

        毕竟这一回南去。她是陪着夫君赴任。因着上头的公爹与婆母心疼孙儿。于是,贾县令的二子二女,这一回全留在京都。

        杜宁宁虽然也是开口与夫君寻问过,是否真留着儿女在京都,会不会太麻烦长辈们。

        贾县令在成婚前,就知道这一位继室是一个软性子的人。他比着信任妻子,自然更信任亲爹,以及嫡妻、生母。

        贾县令当然觉得京都的生活条件更好。儿女留在京都,比去南边能过更好的富贵日子。于是,贾县令话,让两对儿女留下来。也替他当爹的,那是留在京都孝顺祖父、祖母。

        夫君都是同意,杜宁宁当然没反对的道理。

        杜家知道这等情况时。只有替杜宁宁高兴的道理。特别是二太太赵氏,还是专门吩咐庶女杜宁宁。一定要借着女婿在南边当官的机会,那是好好珍惜。与女婿多加深一下感情,趁着离京都远,也要生下自己的子嗣。

        杜家人万般想到,杜宁宁自然全是任人摆布的性子。

        杜绵绵不知道这里头的官司。不过,便是她知道了,她也只会道一声寻常。人有私心,此是天理。

        若无私心,那是圣人。

        杜宁宁离开京都,与夫君南下赴任。

        杜家二老爷在女婿、女儿离京都后,他在那一位范天赐的家中,他的寡妇表姐替他生下一个儿子后。

        杜家二老爷的报复来了。

        京都外城。

        范家。这是租来的屋子。一个小三合院。半拉边的院子。像是一个四合院,那是隔成两半。

        这等院子租金能便宜不少。如今的范家就住在此。

        范母总算是达成心愿,如今是抱上孙子。倒是范秀才这儿,他还在家中苦读。至于经营家业,范家也没有家业。

        如今范秀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寻一点营生。毕竟坐吃山空可不成。

        范母不像年轻那会儿,她还能做绣活。如今眼睛不好了,她连绣活也没得做。倒是范家表姐和她的女儿,如今倒是一起担起家务来。

        这一日,范家的家门被人敲响。

        范母问来人是谁?最后外头喊话的声音熟悉的很,是她的儿子范天赐。

        门打开,在范母眼前的,不光是范天赐。还有旁人。

        这一回来范家的,自然便是范家的亲戚。一来,还是一位。而是好几人。有男有女,全是跟范母一个年纪的长辈。

        “他婶子,咱们登门,也是没法子。”那与范母说话的,是范天赐的隔房堂婶。这一位堂妹的丈夫就在旁边站身,还是一个干干瘦瘦的老头子。

        哪怕与范母同一辈。这一位堂婶的年岁,比着范母还小十岁。那一位堂叔更是比着范母小上十几岁。可因着村里的农活,还有乡下人的徭役与推派,除着自家的活,也在外头做工。

        这活多了,人吃得差,那苦吃多了,人的身体自然就是熬成现在的枯老模样。

        “有人知道你家的消息,传到家族里。家族派着咱们上门。”那堂婶是叹息着说话。其时家族这也是给上脸面。这还是看在范天赐身上有秀才功名。

        若不然,那是早把人给抓回村子里。

        “啊。”范母的脸色也不好看。

        “他婶子,事情总要解决的。”那堂婶一指旁边,一个长得高高瘦瘦的女人,还有他旁边同样高大的男人。当然,那一个男人长得高大,却是瘦得很。像是皮包着骨头,就是一个架子大。人还是精瘦的很。

        “这是李家的人。秀才表姐的婆家人。”堂婶没隐瞒话,这是讲出来来人是谁。

        范母的脸色更难看。只是她不敢多说什么。

        “咱们今天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秀才娘,你家是体面人,总不能让咱们最后都没法子收场。这一回是咱家夫妻来,下一回就是李家族长和族老们一起来。”那高高瘦瘦的女人一说话,声音里带着刻薄的味道。

        范母苦着脸。

        屋中的范家表姐在瞧着来人时,她的脸色不好看。

        范家外甥女同样脸色是难看的。因为她们都识识来人。那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婆家姓李,便是范家表姐死去丈夫的大嫂。旁边李大嫂的男人,自然便是范家表姐死去丈夫的大哥。

        这一对李姓夫妻,在范家表姐的眼中,都不是善茬。

        当初能从婆家脱身,还是借着范天赐的秀才身份。当然,杜家这一个姻亲,也是当了一回挡箭牌。毕竟,杜家来往全是大户人家。

        甭管是桂王府,还是忠勇侯府。那全是听一听名号,就让下人的百姓不敢吱一声。

        如今又不同。

        范家不再有姻亲杜家。范家如今能撑门户的,就是范天赐的秀才功名。可秀才功名,又能不能抵一个跟寡妇无媒生子的坏名声呢。

        便是范家表姐能脱身,可她的女儿呢。要知道,这一位范家外甥女的身上,流着的是李家的血脉。李家人是天然的长辈,能管着范家外甥女。

        原来能借权势压一压。如今没那一个底气后,许多事情自然又不同。

        “娘,我不要回李家。”范家外甥女很害怕。她是握着亲娘的手,她身体在发抖。范家表姐也是在害怕。

        这时候,外头的人可不敢范天刚难看的脸色。还有范母的尴尬。他们是要往屋里闯。

        “哇哇哇……”婴儿的哭声响起。打破这一片的寂静。

        这一天,范家没得一个安宁。

        对于范家发生的一切,当然有导演的幕后者。这人便是杜家二老爷。这是他给出来的教训。他的目的也简单,就是毁了范天赐的名声。

        同时,也是给范家表姐和范家外甥女这一对母女的反击。不用杜家动手,只让有心人动手就成。

        毕竟范家一旦借不到权势时。李家人可不是吃素的。

        这一日,杜家二老爷是在家中小院喝起小酒来。他心情太好。二太太赵氏还是陪着喝一杯。

        夫妻二人喝得心情舒坦。

        “老爷很开心。”二太太赵氏用肯定的语气说话。

        “是啊,老爷我今个儿高兴。”杜家二老爷饮一杯酒。他是欢喜的很。

        杜家二老爷已经得到结局。李家人,范家人到范天赐的家。范家表姐是寡妇,又是生下范家的血脉。

        这人,范家保住了。李家当然没能带走。

        可范家外甥女就不同,她姓李。最后,她被李家大伯、李家大婶给带走。哪怕范家表姐哭得期期哀哀,她还是保不住女儿。

        至于范天赐这儿,得着儿子,得一个表姐。只是他的名声嘛,打从这一天里,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是坏掉。

        有人在免费帮衬他传一传消息。可不杜家二老爷,杜家二老爷只是负责让李家人来出头,然后,把范天赐的假面具戳穿。同时,通知给范天赐的老对头,让一直跟范天赐不怎么对负的几个童生与秀才知晓这等消息。

        于是,有人替杜家二老爷愉快的当起输出。毕竟,当年范天赐娶上杜家女,得着丰厚的陪嫁,还是羡慕许多人。

        如今范天赐落泥里,落井下石的人也不老少。

        范天赐的新消息。杜绵绵在知道时,已经是乾元二十六年的初春。

        那时候,还是二太太赵氏当一个趣事,那是讲给杜绵绵听的。只道这一位范秀才没奈何,因着外头的异样眼光与流言。最后,还是逼着娶了他的寡妇表姐。

        也算得奉子成婚。

        范天赐娶上他的寡妇表姐,当然不是他的意愿,更不是范母的意愿。纯粹是许多的流言扉语太难听。

        范家人都是被逼的。范天赐再不娶的他那寡妇表姐,那表姐就只能去死了。

        “真真是报应啊。”二太太赵氏对着杜绵绵说道:“瞧瞧,离着范天,我家宁宁如今是当上敕命太太。那范家人,不当人子,当年就是误了宁宁的幸福。”

        “三妹妹如今过得好,也是好事儿。范家事,过去的就过去了。”杜绵绵是不在意范家如何。只是瞧着二太太赵氏是恨不能踩两脚的意思。

        杜绵绵是劝道:“二伯娘,您是看开些。你想想,三妹妹如今过得好,范家如今过得不顺。这比一比,羡慕都得羡慕死范家人。人活着,在苦日子里熬着,再是回想以前的富贵日子。这般的煎熬最愁人。”

        “范家人落泥里,咱们就当不认识。只让他们一辈子去羡慕才对头。”二太太赵氏自然同意二侄女的看法。

        杜绵绵此时,又是把目光瞧见亲娘崔氏。

        “娘,关于啟弟的婚事,我已经有些眉头。如今也有合适的人选,就要娘瞧一瞧。”杜绵绵提一话。

        “真的。”崔氏是很高兴。

        “娘,来年啟弟会下场。您瞧一瞧,啟弟的婚事,真要急在今年吗?如果啟弟能在科场上的考上功名。那婚事还能再提一提。”杜绵绵提醒一话。

        “……”崔氏的神情是迟疑起来。

        “三弟妹,二侄女的话很在理。你不妨与三弟再商量商量。来年等着啟儿科举后,再是议一议他的亲事也不迟。”大太太顾氏劝一话。

        “对,大嫂的在理。三弟妹,你不妨再多考虑一下。你与三弟也应该商量商量。”二太太赵氏也是附合一回话。


  (https://www.50331.cc/chapter/48392261/4937461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