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 > 穿书之福孕绵绵 > 第31章 第31章

第31章 第31章


忠勇侯府请媒人送纳采礼到杜家,  媒人是满心欢喜的态度。媒人觉得说合忠勇侯府与杜家结亲,这一桩姻缘挺容易的。

        老太太司徒氏在知道媒人来家的消息后,  她立马差人去通知家中的儿媳们。然后是女眷们好好的梳装打扮一翻,  一切妥当后,老太太司徒氏是领着儿媳们一起去花厅。

        杜绵绵哪怕是这一桩婚事的当事人,依着这一个时代的规距,  她只有事后听一个答案的份儿。

        在杜绵绵得着奶娘汇报消息时,她就一个感觉,  总算是尘埃落定。

        杜绵绵是真的淡定自然,  可有人就不能装着不知情。杜宁宁、杜婉婉是一块儿来到杜绵绵的屋中,堂姐妹二人来给杜绵绵道喜。

        “恭喜二姐姐觅得一门好姻缘。”杜宁宁先是恭喜一话。

        “忠勇侯府请媒人送来纳采礼,  恭喜二姐姐要嫁入侯门为媳。”杜婉婉同样是恭喜一话。

        杜宁宁、杜婉婉二人是真的羡慕堂姐杜绵绵的婚事。杜宁宁、杜婉婉二人是庶房庶女,对于未来的婚事到如今是没一个着落,她们二人心中挺是没底儿。

        “二位妹妹,  同沾喜庆,  同喜同乐。”杜绵绵笑着回一话,  尔后,她招待两位堂妹落坐。

        在窗边的小榻上落坐后,杜绵绵又道:“都是一家子骨肉同胞,咱们姐妹之间自是要一翻亲近。我嫁进忠勇侯府属实是高嫁,  将来若能经营到一二人脉,我便是盼着给姐妹们添上一二帮衬。”

        一个闺阁女儿得着娘家姐妹的帮衬,最盼着的是什么。杜宁宁、杜婉婉二人是除开姻缘外,  再无其它。

        杜宁宁、杜婉婉都是听懂堂姐杜绵绵话中的深意。杜宁宁忙先说道:“多谢二姐姐的美意,  二姐姐高嫁侯门是杜家满门的幸运,  我等姐妹能沾上二姐姐的光彩,  心头自然是又欢喜又感激的。”

        “我跟三姐姐一样,  一直都知道二姐姐最是心善,最懂得顾念到自家姐妹。”杜婉婉也是附合的说话。

        杜绵绵听后,她是捂嘴笑一回。

        “一家子姐妹,不说外道话。”杜绵绵在大丫鬟秋月送上茶果点心后,她笑道:“来,咱们姐妹先吃一盏茶。咱们得着这一会儿的空闲子,就聊聊闺阁里的贴心话。等我出嫁后,再想这般与姐妹们说趣谈心,可就不太容易了。”

        杜宁宁、杜婉婉自然是依着杜绵绵的话,二人各拿着一盏茶小口的小饮起来。

        夏日里,吃的是凉茶。

        慢饮一口,又解一分暑意。杜宁宁是说道:“二姐姐的婚事定上来,却不会是家中最先出嫁的。长幼有序,怎么的都应该从大哥哥、二哥哥、大姐姐婚事操持起来。”

        “盘山寺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大哥哥救下一位全姑娘。大哥哥的婚事也不知道……嗯,会不会有变数?”杜宁宁的态度有点犹豫。

        杜宁宁提起这一个杜家大房的小八卦。

        杜婉婉就是马上回话,她说道:“肯定有变数。我听着姨娘讲过,全姑娘是官宦人家的千金。两边的差距太大,李大姑娘的家世背景是没得比,没法比。”

        “可杜家、李家都已经定下亲事,又岂是容易反悔的。”杜宁宁有点迟疑的说道。

        “民不与官斗。”杜婉婉给出她的看法,说完自己的答案,杜婉婉把目前是望向二姐姐杜绵绵。杜婉婉问道:“二姐姐,你觉得我的看法,可是对的?”

        杜绵绵饮一小口凉茶,这会儿把茶盏是轻轻搁下。杜绵绵说道:“一切得看大伯父和大伯娘的决断。父母命,媒妁言,女儿家的婚事可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一切是以家族的利益为重。”

        杜绵绵看似没说明看法,可她最后的点拔已经表达出自己的态度,杜绵绵是看好杜婉婉这一边的答案。

        “李大姑娘未免太可怜一些。”杜宁宁迟疑一下后,她是叹息一回。

        “一切还不是定数,哪是咱们说的准。”杜绵绵婉转的劝说一回三堂妹杜宁宁。杜绵绵又是提点道:“二位妹妹平日里得闲子,不妨多做些女红孝敬到二伯娘跟前,二位妹妹的婚事亦是由着二伯娘拿得几分主意。”

        “……”杜宁宁、杜婉婉皆是沉默起来。

        “你们也不必过份担忧,二伯父也是疼爱二位妹妹的。更何况家中拿大章程的还有祖母呢,她老人家最是疼爱小辈,一定会为了家中诸位姐妹们多多的考虑一些。”杜绵绵是劝着两位堂妹,她们的婚事能做主的就是三个人。祖母、二伯父、二伯娘,在这三位的面前,堂妹杜宁宁、杜婉婉就是讨好的份儿。

        搁在杜绵绵前世的眼光中,两位堂妹的年岁尚小。可放在如今的时代里,堂妹杜宁宁、杜婉婉的年岁已经不能多担搁。她们最是花信之年,就应该挑一门好亲事。再担搁下去,就怕好男儿全让别人挑走掉。

        毕竟不是谁,都像忠勇侯府的朱四爷一般样的,有那么一丢丢的克妻族。

        这是一个人均寿数在三十五岁左右的时代,普通百姓的负担是非常重的。加之又遇着改朝换代时的天灾与人祸,多少白骨露于野,全是在乱世里的枉死之人。

        在人力是最大资产的时代里,朝廷就是提倡早婚早育。

        真是晚婚,一般的普通百姓家是不会乐意交不婚的罚款,同时也惧怕官府的随意配婚。

        “二姐姐一翻好意,我和四妹妹最是明白不过的。”杜宁宁回了话。

        “是啊,二姐姐的美意,我和三姐姐受用着。我们也盼着长辈们牵线一桩好姻缘。”杜婉婉的心中还是盼一个前程远大的夫君。闺阁女儿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总会充满希冀。

        杜绵绵心想着,可惜《籫花记》中堂妹杜宁宁、杜婉婉没出场。杜绵绵真得不知道杜宁宁、杜婉婉二人的姻缘在何方。若不然还可以侧面的提点一二。

        东跨院,杜绵绵这儿是招待两位堂妹,姐妹三人谈起一些家中的日常事。

        杜家的花厅中,老太太司徒氏和两个儿媳,二房的赵氏、三房的崔氏,此时正在招待忠勇侯府请来送纳采礼的媒人。媒人,又尊称冰人。忠勇侯府请来的媒人姓孙,被人尊称一声孙冰人。

        “忠勇侯府,武门勋贵,权势之家。朱四爷是侯爷的亲儿子,论模样乃一表人才,端得一位青年俊杰。我这些年里在京城做媒,往前数着的姻缘,哪一家姑娘嫁的夫家都是比不过忠勇侯府的尊贵。”孙冰人的嘴里自然是吹捧着忠勇侯府,吹捧着朱四爷。

        孙冰人不会讲朱四爷是庶子。这等事儿,孙冰人相信杜家一定知道。

        搁杜家这等商户人家的闺女能嫁进侯府,给堂堂侯爷的亲儿子做媳妇,这就是高攀,妥妥的高嫁。

        “贵家要添一门得力姻亲,朱四爷真是一位打着灯笼都难寻得到的东床快婿。”孙冰人继续说着赞词。

        当然孙冰人夸着忠勇侯府的朱四爷,孙冰人也不会忘记正事。她是递上忠勇侯府给得纳采礼的单子。

        老太太司徒氏是在场女眷里的最高辈份,礼单自然是由老太太先瞧一眼。

        说实在的,这一桩婚事甭管是忠勇侯府,还是杜家,双方已经默契十足。如今就是走一个过场。

        当然哪怕是过场,这一个过场也的是堂堂正正。

        老太太司徒氏很淡定。她老人家的人生经历摆那儿,有一份养气功夫在身。

        二太太赵氏也很淡定,她是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起隔房侄女这一门注定的婚事,二太太赵氏更在意自己亲儿子杜敏的婚事。

        至于搁着三太太崔氏这儿,崔氏是真的关心自己闺女的后半辈子幸福。崔氏是在老太太司徒氏看过纳采礼的单子后,崔氏也是接过单子瞧一回。

        纳采礼,一般只是男方意思一下,表达男方有意娶亲,想两家结为姻亲。

        崔氏从这一份纳采礼单上,还是看出来忠勇侯府的大方。粗略一算忠勇侯府的纳采礼花费,怎么遭都得要几百两银子才能置办出来。

        纳采礼后,还有正式的聘礼。

        崔氏从纳采礼上一琢磨,她就知道忠勇侯府正式下聘时,聘礼单子对于杜家这等商户人家而言一定会非常的豪奢。

        忠勇侯府给出一份重视新妇的聘礼,杜家是高攀的这一桩婚事,那就得往里面填补一份同等的数额。崔氏当然明白女儿绵绵拿着聘礼双倍价值的嫁妆,在大婚之日是风风光光的嫁进忠勇侯府时,一定是非常有体面的事情。

        奈何这一份体面太消耗银子,崔氏就怕杜家的家底儿太过于简薄一点。

        三太太崔氏的心思是百转千回。上首坐着老太太司徒氏没管儿媳们的小心思,老太太司徒氏笑着与孙冰人继续说着吉祥话。

        在孙冰人暗示两个来回后,老太太司徒氏没再矜持。老太太司徒氏是笑着对三儿媳崔氏说道:“老三媳妇,你把咱家二姑娘的生辰贴子给孙冰人。”

        “一切托给孙冰人。”三太太崔氏拿出早备好的生辰贴子。当然三太太崔氏也不忘记给孙冰人送上一个红封,以此为谢礼。

        孙冰人笑着接下生辰贴子,谢礼嘛,孙冰人收的更是心安理得。

        就是杜家与忠勇侯府的一桩姻缘正式定下时。

        京都外城,一处最有名商街的银楼大门处。

        大太太顾氏还没有下马车,远远的就是听见有人在喊话。哪怕是一个旁观者,大太太顾氏还是听一耳朵的市井传奇。

        “老神仙,老神仙啊。”一个中年男子声音里全是佩服之意,他直接给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跪下。

        “老神仙,您真是说得太准了,我媳妇真的给我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我家有后,我家终于有后……”那个跪下来的中年男子一边说话,一边给老道士磕头。

        “二十年了,二十年了,我终于盼着儿子,盼着儿子。”中年男子一边说话,一边涕泪横流。

        大太太顾氏此时下了马车,她在进银楼的大门时,旁边还有人在议论这一桩事情。

        “老神仙真是利害。”

        “可不嘛,杜二麻子是咱们这里有名的绝户,他家连生四个闺女。如今总算盼着儿子,不容易,不容易啊。”

        “老神仙是掐指一算,说能断人吉凶。如今还能看子嗣缘分,我得去求一求,我家也缺儿子……”

        “……”

        旁边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凑热闹的人越来越多。

        大太太顾氏瞧着人群是扎堆的往那一位被人喊老神仙的道士身边凑。大太太顾氏只是多瞧一眼,然后,她往银楼里进去。

        银楼里的小厮都有一双利害的眼睛,一眼瞧过去,九成九就能看得明白进来的客人,那荷包里有没有银钱。又会不会在银楼里大宗的消费银子。

        “太太,您是里面请。”小厮迎着大太太顾氏以及顾嬷嬷是一道往里走。

        大太太顾氏进银楼内,她是目的明确,她就要挑着给全姑娘的见面礼。

        这会子大太太不担搁事儿,她一开口就跟小厮说道:“拿着你们店里的贵重头面与手饰,这一回我家要送礼,送给宦官人家。”

        民间女子与官家千金,这头面手饰中还是有区别的。

        有一些特别的头面与手饰,非是官宦人家的千金,一旦戴上就会惹来麻烦。所以这一回挑见面礼,大太太顾氏提前跟小厮说明一下要求。同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得瑟与炫耀。

        “好嘞,太太您稍等。”小厮请大太太顾氏与顾嬷嬷一起银楼的待客厅稍等片刻。这待客厅布置的雅致,亦有供客人休息的地方。

        此时大太太顾氏落坐,她是打量着四周。同时大太太也是琢磨着自个儿带来的银子啊,会不会有些简薄。明明出门前,大太太觉得带足银子,这会儿又是心头有点虚。

        大太太顾氏最清楚不过的,像是全姑娘这等宦官人家的千金,一旦挑着最好的头面手饰配成套的话,一套少则九件往上数,多则二十几件打不住。

        就在大太太顾氏心情忐忑不安时,银楼的掌柜走出来。在掌柜的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厮,人人手中都是捧着一个妆奁匣子,每一个小匣子的上面都摆着一套头面手饰中的一部分。

        “太太,这是一整套的金饰头面。您瞧瞧,您可满意。”掌柜一挥手,小厮们是把金饰的头面摆出来。

        “太太请看,俗语有云:男戴观音女戴佛,此是金佛挑心。”掌柜指一指头面一套中的第一件配饰。

        “宝莲一重一光明,仙宫莲花赞分心,太太请看,这分心宝莲最配金佛挑心。”掌柜再是吹捧一回。

        大太太顾氏仔细瞧着,确实不论是金佛挑心,还是宝莲分心,这等配饰都非常的美。匠人的手艺打造的耀眼而夺目。

        大太太顾氏的目光又是望向金掩鬓、宝石顶籫、金甸儿,一眼望去是一片珠光宝气。除着这些外,又是耳饰、花头籫等着的小配籫,一件一件儿的摆开。这般是让人越打量就越加的爱不饰手。

        一个有心,一个在意,双方都是准备把生意做成。

        于是大太太顾氏这一回是大出血,她不光把这一套金佛挑心的头面拿下来,又是凑一个双数,再是挑上一套头面手饰。

        两套头面手饰一出手,大太太顾氏带出来的银票就是花的七七八八。

        “太太,您瞧瞧,可还要再添些合心意的。”掌柜收下银票,在找回几两碎银子给大太太后,掌柜笑着又寻问一话。

        “今个儿就这些,足矣。”大太太倒想继续下去,花银子的爽快,被人捧着的炫耀,自然是万分舒坦。

        奈何装银票的荷包不给力,大太太是望着头面手饰心中感慨。

        “且待下一回再来,我还等着贵家银楼又有新的款式出来。”大太太荷包瘪了,可她的气势不弱人。大太太装也是要装出一幅体面人的模样。

        “是,是本店的失误。等太太下回来,本店一定有更加漂亮,更加新颖的款式出来。到时候还请太太捧场。”掌柜的自然说着好听话。

        掌柜这一边还在捧着大太太顾氏,另一边的银楼小厮已经是打包好各款头面与手饰。不同的妆奁匣子,一一仔细的摆到一口木箱子中。

        等着一切妥当后,银楼小厮又是在顾嬷嬷的引路下,是把这一口装着头面手饰的木箱子送上顾家的马车。

        银楼掌柜也是送着客人到店外,一直瞧着大太太顾氏一行人的马车远去。

        马车驶离最热闹的商街,刚是拐进一条小街道,就在一个拐弯处一个急停。在马车里坐着的大太太顾氏是一个没坐稳的往前斜倒。好在顾嬷嬷一直注意情况,顾嬷嬷是伸手扶稳大太太顾氏。

        “怎么回事?”大太太顾氏跟车夫问一句。

        “回太太,前头有人一下子从拐角处闯出来,小的怕撞上人一下子拉紧马匹。小的该死,惊着太太。”车夫赶紧的禀明事情经过。

        “没撞着人吧?”大太太问一句。

        “回太太的话,没撞着人。”车夫望着面前的一个半大少年,瞧着一张稚嫩的脸,但他那一身的脏污又表明这是一个乞儿。车夫心头想骂一句粗口,倒底是顾念着马车里有东家的大太太在。车夫没敢骂出声。

        “对不起,对不起……”脸庞稚嫩的乞儿,这会子被惊吓住的模样。他在街上站了小会儿,他回过神来后就是一直弯腰道歉。

        大太太顾氏是隔着车窗帘子,她看着那一个乞儿,她想着今日的好心情不能被打断。到底遇上喜事,大太太就是打算做一回善事。大太太顾氏说道:“既然是无心之失,此事便算了。”

        话落后,大太太还是拿出一把铜子,她递给顾嬷嬷。

        “嬷嬷,赏那被吓着一回的乞儿。”大太太指着还在弯腰道歉的乞儿。顾嬷嬷听懂话,于是顾嬷嬷掀开车窗帘子说话,道:“乞儿,我家太太有赏。”

        “算你这一个小乞儿好运,这一回我家太太不计较。往后长点心,你一个讨饭的小乞儿得记着脚下的地是京城。京城最不缺着贵人,你万一遇着豪横不讲道理的人,你一个小乞儿未必就有这一回的幸运。”车夫对着脸庞稚嫩的乞儿是好好的教育一回。

        车夫发泄着心中的火气,乞儿不敢反驳。

        “……”大太太顾氏瞧着乞儿有些侧隐之心。只是天下可怜人太多,大太太顾氏是帮衬不过来的。于是她开口让车夫赶紧驾马车回家。

        就是此时一道说话声传来,让大太太顾氏听着有点隐约的耳熟。

        “无量天尊,寿福永享。太太今日是行一善事,积赞功果。”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出现,他飘飘然的出现,颇是有一股子的神秘感。

        “贫道五行有弊,不得钱财,不沾因果。今日尚有一卦未算,念太太一点善念,贫道免费赠一卦予太太,以酬今日的一场缘。”老道士说的冠冕堂皇。

        听着老道士的话,大太太顾氏想起来了,这不是被人唤一声“老神仙”的那一位。大太太在银楼门口可是见着被人夸的老道士。

        “道长有何见解,但请一讲。”

        大太太掀开车窗帘子,她是想听一听高人的见解。毕竟不收钱财的讲卦,不沾上贪念的算命道士,大太太顾氏还是相信一二分。

        “家宅平安,儿女双全,太太有福之人。”老道士看一眼大太太顾氏的脸庞,他掐指一算后,再道:“可惜,可惜……”

        “可惜什么?”大太太问一句。她心头隐隐有点不悦,没谁喜欢听坏消息。

        “太太的一对儿女命数相克,注定要一人兴,一人衰。一人占住福禄,一人需得避让。太太两难,儿女是宝,手心手背,为之奈何。”老道士摇摇头,他在说完话后,不再由着大太太顾氏继续想问话。

        老道士是合手一个礼,然后,飘飘然远处。

        “道长,您不曾给一个弥补之策。”大太太问一话。

        “命数如此,相生相克。一策解之,有舍有得。”老道士留下最后的批语,然后,他是真的离开,一去不见人影。

        顾嬷嬷在旁边听着全程的对话。

        “太太,一个游方道士的话,那哪能全信。”顾嬷嬷捡着好话,她说道:“咱们大爷是有福的,大姑娘亦是有福的。”

        “先回家。”大太太顾氏沉默片刻后,就吩咐一句。

        车夫得着吩咐,是挥着马鞭让马车行驶起来,一行往杜家去。

        一路上大太太顾氏没说话,她的心头真不平静。顾氏想着她的一双儿女,一想到关乎两个孩子的前程与未来,大太太顾氏的心啊,一时间是乱如麻。

        等着大太太一行刚回家。

        一个消息就是落入大太太的耳中,忠勇侯府请媒人来家行纳采礼。

        “忠勇侯府,世袭百户。”大太太顾氏的嘴里呢喃着八个字。反反复复的重复好几遍。大太太顾氏若有所思。

        大太太顾氏想到的便是女儿贞贞没攀上忠勇侯府的姻缘,儿子赦哥儿救下世袭百户家的千金。她想着,莫不成真跟道长所说的,一切皆命数,一对儿女就是相生相克,一人兴,一人衰。

        “嬷嬷,你差人把箱子送回我住的地。我暂时不回屋,我去老太太那儿一趟。”大太太顾氏交待一翻话。

        顾嬷嬷一听,就是应下话。

        大太太顾氏到老太太司徒氏的院子,她一来,正巧就听见满屋中的热闹。这会儿杨楚楚在讲着评书,屋内全是杜家的女眷们,一个一个的听得认真。

        “儿媳给老太太请安。”大太太一进来,她先给老太太福一礼。

        杨楚楚停下说着的评书,她向大太太福一礼。此时大太太的两个妯娌亦是笑着起身,赵氏、崔氏都跟大太太行一个平辈礼,大太太回一个平辈礼。二位妯娌还是招呼大太太赶紧的坐下听评书。

        “见过大伯娘。”杜绵绵、杜宁宁、杜婉婉三人一起向大太太行一个晚辈礼。大太太一边虚扶一下,一边落坐,她说道:“不必多礼,你们都坐。”

        “老大媳妇,有一件事情你得上上心。”老太太此时开口说道:“贞贞身边的丫鬟,就是那一个名儿唤春香的病了。我派去盘山寺的嬷嬷哪敢让一个生病的丫鬟继续侍候主子。就怕一个万一……把病气过给侍候的姑娘,此事是万万不成。于是嬷嬷回来时把春香一道领回家。眼下春香挪到外边去养病。这一瞧下来,贞贞身边缺一个人手照顾,你当娘的得用份心,把侍候贞贞的丫鬟空缺给填补上。”

        “娘放心,我把这事儿记下,贞贞身边一定不会缺着侍候的丫鬟。”大太太顾氏应下话。

        杜绵绵在旁边一听,她心头一动,春香病了,真巧合啊。

        杜绵绵觉得春香可能不是病了,而是被生病了。眼下一切多半是祖母的意思,春香如今八成都被撬开嘴巴。

        那么大姐姐的恶行败露,家中又会如何处置呢。杜绵绵在等着一个答案。

        此时一家子女眷坐一处,杨楚楚的评书继续。

        杨楚楚讲的是一户江南人家,讲一个闺中女儿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配角儿,就是按着杜绵绵堂姐杜贞贞给加的戏份,那是侧面的凑一出。

        “白姑娘的嫂嫂真可恶啊。”杜婉婉在姐姐杜宁宁的耳边嘀咕一句。

        听着评书,沉入想像的世界,杜婉婉生出一颗打抱不平的心。她一听着评书中的白姑娘被嫂嫂加害,她就是觉得太难受。

        杜宁宁在旁边还是拿着帕子,一边听,一边擦一擦眼角。她怕落泪,女儿家的不兴哭太多,一处是怕伤着眼睛,另一处是觉着不吉利。

        老太太司徒氏是笑听着评书,等着杨楚楚讲完一段时,老太太还要评价一回。

        “楚楚说的评书,可不是杜撰,是真正在江南地面发生过的往事。”老太太司徒氏一幅回忆的模样,她说道:“人心难测,评书说的还不够恶。当年江南闹出这等事情,白家哪怕是受害的家族,也是被坏了风评。”

        “世人真是分不清楚青红皂白。”杜婉婉嘀咕一句。

        “四妹妹,莫糊涂说,一定是恶人心太毒,好人又是心太软才会被人所欺。”杜绵绵赶紧的描补一回话。

        “二姐姐,四妹妹说的都在理。”杜宁宁是合一回稀泥。

        “你们三个小姐妹,就得听听你们大伯娘、二伯娘的话。她们做长辈的经历多,你们多学些就是受用一生。”崔氏在旁边指点一回。

        “娘说的对。”杜绵绵附合一句。

        老太太司徒氏不多话,她就是在旁边听一听。

        这会子屋中气氛热闹,杨楚楚讲完一段评书后,她就是退居幕后的当一个背景板。这会儿杨楚楚在思量着明天的事儿。

        明天刘家会来人,杨楚楚要琢磨着的就是在不伤着杜家与刘家双方的体面下,她要合情合理的搅合掉与刘家的这一门姻缘。

        杨楚楚做出决断,她的人生要自己赌一场。

        杜绵绵凑到亲娘崔氏的身边,她是讨好的说道:“娘,您给说说,姨母的这一段评书吧。祖母可是讲了,这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瞧着年纪,我和三妹妹、四妹妹都是很快要出嫁的女儿家。我们总要面对困难,学会解决问题。”

        “你这一个机灵的,你哪会吃亏。娘是不担心你的。”崔氏挺是放心的模样。

        杜宁宁、杜婉婉在旁边瞧着,二人是捂嘴偷笑。

        杨楚楚瞧着杜宁宁、杜婉婉的态度,亦是笑一回。倒是大太太顾氏一直有心事的模样,二太太赵氏就是凑到老太太的跟前。

        “娘,敏哥儿的亲事,我和老爷已经商量妥当。如何家中要安排绵绵的婚事,前头赦哥儿、敏哥儿、贞贞,他们兄妹三人可不能再担搁下去。娘瞧瞧,咱家一连要忙碌上四门亲事,这真是要让人忙得晕头转向。”

        二太太赵氏笑着说一回心头话。

        “赦哥儿、贞贞的婚事啊,想是老大和老大媳妇的心中都有数。我是不需要多操心。”老太太倒是洒脱的利害。

        “至于敏哥儿的婚事,老二媳妇,你跟老二商量的结果是什么?”老太太挺好奇的。她想瞧一瞧老二媳妇挑的儿媳是什么样子。

        “先头我想着亲上加亲,我大哥家的闺女就挺不错,我那侄女性情温柔,又是知书达理,瞧着是一个懂得心疼人的。”二太太赵氏先夸着娘家侄女。

        “可老爷不同意,老爷说是一家子亲戚的不需要再亲上加亲。敏哥儿的婚事最后就由得老爷做主,老爷挑中四海升平票号钱庄的佟掌柜家的女儿。”二太太赵氏对于儿子的未来妻族挺满意。

        四海升平票号钱庄是家底儿丰厚的大票号,从承天府往北,一直到草原上,四海升平票号都是有关系与人脉的。

        佟掌柜不是票号的大掌柜,他是二掌柜。可这等票号的实力雄厚,哪怕是二掌柜,那背后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

        给儿子寻着这样一个有家底的妻族,杜二老爷满意,二太太赵氏亦是满意的。要知道佟掌柜虽是二掌柜,可在票号里也有一份身股。佟掌柜的家底儿不薄,膝下就两个女儿。如今杜敏要娶的就是佟掌柜的大女儿佟大姑娘。

        杜绵绵在旁边一听,她觉得这一门亲事二伯父、二伯娘都同意,祖母一定也会同意的。

        “成,老二媳妇,老二挑着的婚事,一定是为敏哥儿好。这一门婚事家里一定是支持的。”老太太当即给一个肯定的答复。

        杜绵绵瞧着二伯娘的开心,她又是瞧一瞧有心事的大伯娘。

        杜绵绵忍不住在心中想到,大伯娘应该遇着那一个算命的老道士。她的筹划应该有一份效果。至于有多大的效果?

        一切还得观察一下后面的结果。

        稍后,老太太司徒氏留着三个儿媳谈话,谈得是小辈们的姻缘。一些章程都是要做长辈的拿主意。

        至于在场的小辈,只要没成婚的都是让老太太司徒氏打发着先离开。甭管是杨楚楚,又或是杜绵绵、杜宁宁、杜婉婉三姐妹。

        “咱们去花园子逛一逛。”杨楚楚邀请。

        “好啊,好啊。”杜婉婉先应一声。

        “听姨母的。”杜宁宁不拒绝。

        “去逛一逛花园子挺好的,瞧一瞧盛开的花朵,心情都得好上三分。”杜绵绵附合一回。于是一行人往花园去。

        花园里盛着长春花,这是杜绵绵的小喜好。

        “长春花开,四季不败。我就是喜欢这一份顽强,这一份年年月月的常情依旧在。”杜绵绵摘得一枝花,她是笑得很开心。

        “等着二姐姐嫁进侯府,让姐夫为二姐姐种一片长春花。”杜婉婉笑着提议。

        “二姐姐将来一定会得着一片长春花园。侯府里不会缺这一小块的花园子。”杜宁宁也是肯定的说一回话。

        杜绵绵听着就是笑一笑,她可不会当真的。眼下不过是自家姐妹附合一二,自家人说一个开心高兴。

        许是见着二姐姐摘得一枝花,盛开的漂亮。杜婉婉是拉着三姐姐也去摘花。此时杨楚楚凑近杜绵绵的身侧。

        “我的前程等待未来。二姑娘的前程却是一份定数,二姑娘注定要高嫁进侯府为新妇。”杨楚楚笑道:“我在此提前祝二姑娘前程似锦,与良人早生贵子,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谢谢姨母的吉言。我祝福姨母一生福禄寿喜,称心如意。”杜绵绵与杨楚楚说话时,她二人都有一份莫名的小默契。

        这一日,夕食后。老太太司徒氏留着儿子和儿媳们谈一回事情。至于小辈们全是得着老太太的话,各回各院的早早歇息。

        杜绵绵不知道祖母的院中发生什么事情。不过杜绵绵能猜测到一二。当天啊,杜绵绵是早早睡下。

        次日,杜绵绵在亲娘崔氏那儿听着一个消息。

        “大伯父与大伯娘是一致的立场,他们都说咱家与李家的婚约不是大哥哥与李大姑娘,而是大姐姐与李家二爷。”杜绵绵心头啧啧两声,她面上装着平静,实则真的一点也不平静。

        杜绵绵想啊,人心真不能考验,一烤就可能要糊掉。

        “大哥哥攀得一桩好亲事,大姐姐那儿哪能轻易的同意?大姐姐不像是任人拿捏的性子。”杜绵绵可是知道重生一回的堂姐杜贞贞啊,小心思特别的多。只是这一回嘛,堂姐杜贞贞多翻的谋算,最后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想着这一个答案出来了,等着堂姐杜贞贞发现自己酿出来的苦果时,杜贞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光想想,杜绵绵就有点小期待啊。

        “父母命,媒妁言,身为杜家女儿,你大姐姐同意最好。她不同意,你大伯父和大伯娘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人。”崔氏倒是旁观者清。她说着话时,有一点不痛不痒的态度。

        “李家是大商贾,李家二爷也是一表人才,眼下已经开始在商贾一道上展露天份,瞧着未来定然又是一个大商贾。有李家二爷挣得一份丰厚的家业,贞贞嫁过去,未来就是做太太享清福的好命。哪还有什么好挑刺的。”崔氏是真觉得这婚事不错。想是崔氏自己嫁进杜家,杜三老爷商贾一道上不行,读书习武更不行。

        杜三老爷就是在杜家当蛀米虫,崔氏还是整天乐呵呵。崔氏不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要不然当初她不会想着让女儿嫁回娘家,崔氏就求一个安稳生活。

        “……”崔氏说着话,她转眼一瞧,就瞧见女儿绵绵不太认同的模样。崔氏对女儿绵绵问道:“你说说,为娘哪儿说的不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姐姐最是认可这一句。”杜绵绵说出她的堂姐杜贞贞的想法。这一位堂姐一心想着未来夫君是读书人,能够科举扬名。杜绵绵瞧着堂姐杜贞贞的追求,估摸着应该是想成为一位有诰命的官太太。

        都说一婚还比一婚高,堂姐杜贞贞一定不会想着未来的婚事,那是比着嫁进忠勇侯府的杜绵绵更差。这一份攀比心,杜绵绵相信堂姐杜贞贞一定有。

        “闺中女儿有再多的想法,纯粹都是一个瞎想。”崔氏给一个结论。

        “我没娘看的透彻,娘说的话最在理儿。”杜绵绵赞一回话。她知道亲娘说给她听,肯定就是要得到认同感。杜绵绵配合着亲娘的情绪,让亲娘说话时能享受到一个舒坦的氛围。


  (https://www.50331.cc/chapter/48392261/5009221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