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 > 踏花萝蔓香 > 第21章 舳舻千里

第21章 舳舻千里


丝萝每隔三五日就要去琦衣坊,算来也有小半年有余了。二月的温度还有些低,但是因着空气中弥漫着新春的气氛,便格外叫人感到畅快。

        这日,正当丝萝欲出门去绮衣坊的时候,初霁院迎来了一位常客。

        “我有没有打扰到你?”毓秀轻声道,只见她身着偏大襟、论著襟圆摆的齐肘中补贴短衫,上配黑色绕膝及踝绸裙,手中拿着两本花花绿绿的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刚下学堂的女学生。

        “怎么会,我还正想晚上去你那儿走走呢。”丝萝说着起身拉起毓秀的手,牵着她一起坐在了榻上:“怎么这么嗜书如命,这么会光景还要抱着书,简直是要废寝忘食了。”

        “你何时这么会挤兑人了,毓秀笑了笑,我听闻昨日你的事,心下惊的不行,一晚都没睡踏实,一大早就来叨扰你了“毓秀摊开手里的书,“这是我南京的同学给我寄过来的画报,采用西历纪元和欧式花边,是时下最最摩登的,我刚在邮差那里取来,正好路过你这院儿就来看看你。”

        丝萝听闻上海两个字,不禁想起了两年前南京的赴宴之旅。

        那样一个纸醉金迷、百花争艳的十里洋场,一切都绚烂而夺目,但自己却是别人口中的“土包子,”一时间心头竟有些酸涩。

        “只可惜,我本来也是要去那里的”毓秀的语气多了几分幽怨,“现在却连这踏花镇也走不出去”

        丝萝闻言,赶快在回忆里抽身:“这杂志花花绿绿的,是不是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

        毓秀便将手里的画报递给了丝萝。

        只见九开画报上,一个女子笑的十分炫目,她身着传统碎花袍子,手捧一束玫瑰,侧身微笑,看向一边。封面下题一行小字:“胡蝶恋花图”;封头印着两个美术体大字:《良友》。

        “这个女子是谁?为何要将自己的照片登报?”丝萝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问出口。

        “她叫胡蝶,是时下南京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多少太太小姐们看了这本书都学她穿衣裳呢。”

        竟然还能如此?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丝萝只知道,女子不宜抛头露面,踏花镇准许女子经商已经是很开明的,没想到南京竟然如此开先河,将女子的容貌印在书报上,传阅到千万家。

        虽然一时间难以接受,但是不得不说这样自信的女子有独特的光芒。

        毓秀见丝萝不说话,便道:“我曾经去过一次上海,那样的地方真是适合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传播。”

        “什么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呢?”丝萝问到。

        “德先生就是dee,是科学的意思。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

        丝萝闻言,知道她又难过了,便轻声道:“就算在这深宅里,你也可以为我传播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本书可否先借我看看?”

        毓秀稍开心了些:“这样我很开心,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呢,你也可以带我一同去琦衣坊。”

        丝萝又怕了拍毓秀的玉手:“在这深宅大院里,不仅书是你的“良”师益“友”,我亦是。”

        毓秀走后,丝萝便沉醉在那两本画报的世界里了。

        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和政治事件,丝萝不甚看得懂,只是发觉原来这小小的深宅之外有这样风云突变、波云诡谲的世界,难怪何铭恩笑自己“没见过世面。”

        再向后翻,里面介绍了很多衣裳和装饰,有一个容貌出挑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身着中式的袄裙,外着西洋大衣,倒也不算违和,下面提着一行小字:“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

        看到这四个字,丝萝突然想到自己,每日去静姝的店里,本是为了打发时间,但是也跟着静姝学了很多西式服装设计剪裁的方法,而自己又熟练掌握了中式传统服饰的制作,如果将两者结合,是不是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呢?

        不过,并没有人开这样的先河,会不会有点过于招摇了

        晚些时候,丝萝同毓秀来到琦衣坊,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静姝。

        袄裙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这种“上袄下裙”的装扮也是踏花镇女子的首选,然而如今改革风气渐盛,男子身着西装,女子也力求革新,不过,西式的裙子倒是不大适合的。一是因着中西方女子的体态不同,西方女子骨量大,而东方女子偏向消瘦,偶尔出席重要场合穿一次西式衣裙还好,平日里是不大方便的。

        毓秀同二人讲,在女子学院的时候,“文明新装”只在女学生中才会流行。老师说女性应当与男子享有同样的权利,但在中国服饰传统中,女性自古便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而男子穿衣则是“一截”的,现如今女子也可以读书、经商甚至离婚,为何我们在穿衣上不能向男子看齐呢?甚至毓秀还拿出了一本叫《妇女杂志》的书,在1924年第十卷第4期内刊《女学生服装问题》一文提到:“现在的中国的服装而论,男子的和女子的同有改革的必要;不过我以为女子的服装,更其急宜讨论,因为女子的服装,较之男子的服装,其不合理、不卫生更甚。”

        静姝和丝萝闻言虽觉得有些大胆,但也不是不无道理,抛去毓秀言论中的“男权”、“女权”等不说,单说上下穿衣的复杂程度,着实是不便与日常活动的,而马面裙加上再多的点缀修饰也还是马面裙,如若把“两截穿衣”改为“一截穿衣”,倒也是一条可以尝试的方法,不过现如今“暖袍”虽为一截穿衣,但是不慎受欢迎,甚至有些过时。

        三人一拍即合,开始着手对“暖袍”进行改良,传统旗袍直身、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较长,她们大胆地将袍长缩短,腰线收紧,加宽下摆,改良后突出了女子的曲线美,同时新颖轻便,便于做事,有活泼的精神,于是三个人提灯忙了一夜,终于将心中的暖袍改出了雏形

        第二日一早,李恒推门被吓了一跳,只见量尺、画笔、纸样到处都是,像有盗贼洗劫了一般,而三人在一旁睡得正酣。

        等到三人睡醒了之后,便和李恒商量起来。他们知道李恒留过洋,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且拿出了昨晚改好的几件衣裳。

        “模特大赛?什么是模特?”丝萝只觉得这个词听起来怪怪的。

        李恒见丝萝的样子,着实有些可爱:“模特就是model,意思就是展示衣服的人。”她见丝萝和静淑懵懂的样子,继续道:“我们店里的衣服是很漂亮,但是只安静的摆在那里看不出立体感,不够吸引人。法兰西等国家早就开始用模特来吸引眼球,我们不妨也试试。”

        “李先生的意思是找人来给店里的衣服打样,展示给别人看?”丝萝问道。

        “聪明”,李恒笑了笑:“这衣裳改的好不好,实际上要顾客说了算。况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改的不好,我们也因此赢得了一些注意。

        三人觉得不无道理。他们商议,因着需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所以在一些西式和中式的衣裳里穿插着改良的服装进行展示,这样不至于太冒险。

        如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民国时装模特大赛拉开了帷幕。


  (https://www.50331.cc/chapter/85758344/5015060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