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 > 灭元1399 > 第217章 诱饵?

第217章 诱饵?


在福建与广东的交界处,离岸五十余里处,有座海岛,名为南澳。
  当年,故宋三末帝的两后两位,帝昺与帝昰与保护其逃离福州的张世杰部,本想入驻泉州,却为蒲寿庚所阻,只好继续南下,路经南澳岛,在此驻留。
  于是,南澳岛便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比如当年这支大宋的最后一支正规军,曾在岛上海滩挖了三口井,名为龙井、虎井和马槽井。
  据说,这三口在海滩上的井,即使被海水淹后,依然能淘去海沙,涌出甘甜的淡水,很是神奇。
  无论如何,这也是皇帝留下的足迹。也让此岛在当地人眼中,多了一层可供炫耀的资本。
  可是,大宋亡于异族,一个逃亡的幼帝留下的这些痕迹,到底能有什么意义?
  谁知道!
  世人总喜欢以祖上曾经如何,来体现自己的底蕴与骄傲。却不知道再辉煌的过去,都有着一段令人难以启齿的难堪。
  诸如强汉,诸如盛唐。
  更何况是在世人眼中,懦弱至极的故宋。
  然而,就是这样懦弱的故宋,在灭亡之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依然有着无数的勇士,为了故国而不惜抛洒热血,不断地对一统天下的元军,发起如同以卵击石般的反抗。
  可惜,这种反抗,大多只是集中于东南的福建、广东与江西。
  也许,这才是先人的足迹,对于后人最大的激励与意义所在。
  至元十七年,漳州陈吊眼率畲民起兵抗元。有邵武高日新、福州林天成、南剑州丘细春群起响应。
  至元二十年,福建政和黄华再次起兵,有浙东吴提刑等人率部响应。
  同年,盐贩陈良臣在广东香山、惠州起兵。次年,欧南喜在东莞,黎德在海州起兵反元。
  而崖山战败后的十余年中,最大的一支反抗力量,则来自福建汀州的钟明亮。
  至元二十四年,畲民钟明亮起兵,迅速聚集十万义军,狂扫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边界之地。在其影响之下,广东董贤举、江西丘元、漳州陈机察、泉州陈七师、兴化朱三十五等,纷纷起兵呼应。
  数年之间,东南几乎糜烂。
  又有漳州江罗、婺州叶万五、广东湖南瑶民,相继起兵。
  然而,大宋终究已经故去,民众虽然还在抗争,皇室却早已断了脊梁骨。
  杭州赵氏随着幼帝与太皇太后北迁,全都成为忽必烈鞭下乖巧的绵羊。泉州赵氏,被蒲家屠戳殆尽。唯有福州赵氏,尚有幸存,却纷纷改名换姓,避入人间,再不敢露出脸面。
  于是,无人可持牛耳。
  起兵者越多,形势却愈加艰难。
  到去年底时,十几路义兵被元军分而击之,各自溃败。今年年初,数次投降又屡屡起兵的钟明亮,终于还是病故于赣州。
  余众,鸟兽而散。
  其中一支数百残兵,泛海而至南澳岛,落草自称海贼。
  对于任何一支反抗政府的武装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生存。
  不能合理合法收税的军队,想要维持巨大的开销,无非是两条路。一是杀官抢劫府库,二是杀富劫其钱粮。
  杀官要面对官府的武装与难以攻克的城墙,除非具备了一定实力,或是实在走投无路,一般的义兵轻易不会作此选项。
  劫杀富户,自然就轻松了许多。还能落个“劫富济贫”的好名声。
  是以,这种义军,也常常被称为“匪”或是“贼”。
  甚至到了没落之时,他们也只能视自己为贼。
  就比如这支流落于南澳岛上的残军。
  无田可种,无物可贩卖,想活下去,便只剩下抢劫一条路了。
  来到岛上的这群人,不过小舟十余条,人员百余个,但是只要面对的不是一支船队,他们自信还有成功的可能。
  可是,当他们得知有一艘大商船正在南下时,却又开始犹豫了。
  这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在这样的乱世中,怎么会有哪个商人敢如此大胆地独自出门远行?
  除非,是个陷阱!
  可是,饵料在前,不去吃,这百余张嘴怎么活?
  满脸憔悴的首领陈机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智慧,以及海上的作战指挥能力。
  但是对于这群在刀尖舔血的人来说,勇气可能不缺,后面两项,却都是软肋啊!
  一众喽啰也是在争论不休。
  有人觉着,这艘离岛不过二三十余里的货船,即使船上全塞满护卫,其战力也不可能自己这些人相比。
  有人则认为,当稳妥为上,再悄悄地跟上两三天,待确认其身后没有尾随的船队后,再想办法吃掉这艘货船。
  “要不,我带十来个兄弟,先去试试?”说话的人姓邹名式,身高近六尺,膀大腰圆。
  此人原是钟明亮手下一个悍将。年初,在钟明亮第三次向元军投降后,不堪忍受的邹式怒而离去,身边跟着七八十个同样不想降元的兄弟,一同流落于闽粤之间的山林之中。
  可是,不过个把月时间,这群人便只剩下了八个。
  在逃窜途中,邹式等人遇到陈机察,便入了伙,成为他手下一个头目,依然领着自家的八个兄弟。
  对于陈机察来说,手下人越多对自己自然就越有利。不过前提是得有办法养活他们,否则如邹式这种半道入伙的,必定会首先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其实邹式说的不无道理,派一些人去试探,如有埋伏,死的是他们,自己实力不会受损。
  不过若是没有埋伏,那先得利的,也必然是这些人。自家兄弟就难免会眼红了。
  若是让自己的手下去探路,一旦被人吞下,此消彼长之下,说不定转眼之间自己就会成为邹式的手下。
  那样,这支队伍最终必然是走向崩溃。
  自起兵以来的这些年之中,陈机察见过太多的这种例子。十几路义兵,前后二十余万人,一半是灭于元军的围剿之中,另一半则是在不断的内耗之中最终崩溃。
  这其中利弊,对于陈机察来说,真的很难取舍!


  (https://www.50331.cc/chapter/97049171/5555533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