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 > 穿书之福孕绵绵 > 第105章 第105章

第105章 第105章


杨楚楚的眼中,  秦王司马松从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偏偏这一回金侧妃的态度坚定。杨楚楚问道:“姐姐这般相信王爷,我自然是跟姐姐一样的想法。可京都的皇上不相信王爷。”

        杨楚楚说的大实话,天下间谁怀疑秦王都不要紧。但是乾元帝这一个当爹的怀疑秦王就是要命的事情。

        “王爷待王妃是凉薄的很。这事情我知,  妹妹也知。”金侧妃说出一桩事情。关于秦王妃的死,其时里面的门道金侧妃知道,  杨楚楚也知道。

        正因为如此,  杨楚楚才会觉得乾元帝处罚秦王,一定是秦王干着坏事被抓包。

        “世子是王爷的亲子,还是嫡长子。当初为着储位,  许多人都动过歪心思,王爷那儿也一定是怪世子身上流着胡人血统。可到底王爷从来没想到要世子爷去死。世子爷殁了,  这里头有文章。王妃恨王爷,王妃一定是做过一些事情才让王爷下狠手。”金侧妃其时掌过府务,  所以她知道的事情更多些。

        秦王妃的手段有些被发现,  那是免不了的。

        只是现下一瞧来,金侧妃又觉得秦王妃的被发现特别的像是自导自演。金侧妃把自己的怀疑也是说出来。

        “姐姐想说……王爷可能是冤枉的。但是秦王府却真不是干净的。”杨楚楚听懂金侧妃的话。

        “我怀疑王妃娘娘的死是自个儿乐意的。王妃娘娘是想用自己的死来掩盖许多东西。比方说这一回王妃被圈禁。里头的文章就让人怀疑。”金侧妃从来不觉得秦王妃就是一个简单的人物。特别是秦王妃的人头是心腹的。

        哪怕被清洗过两拔,  又如何呢。秦王妃掌着府务的那些年,那肯定没少安插眼线。时间太久了,  哪一个底子是真正干净的,就挺是值得怀疑。

        “我懂了。姐姐是说,  也许有些事情不是王爷做的。许是王妃做的。只是夫妻一体,如今王妃还是殁了,  死去的人不会说话。活着的人也是辩解不过死的。因为死人用死,为自己盖上一个最不被怀疑的戳。”杨楚楚这般说道。

        金侧妃点点头。

        “这是一个结,  一个解不开的结。便是如姐姐所料,  也没法子解开。因为王妃娘娘已经死了。死了的人不会辩解,  同样的别人发现真相也只会以为是活人在往死人的头上推税。”杨楚楚说出真相来。

        “秦王府已经没有翻身的机会。”金侧妃叹息一声。她觉得往后她叹息的时候还多着。

        其时金侧妃与杨楚楚都能想到的事情。

        秦王府的主人,  秦王司马松当然也能查到的。只是查到后,真相出来又如何?

        看着下面查出来的档案。那厚厚一叠子的,秦王司马松一一看过。看过后,他的脸上神色特别是复杂。

        秦王司马松叹息一声。然后,他去了祠堂。他去瞧了秦王妃的牌位。

        “王妃,你真是一个待别人狠,待自己更狠的女人。”秦王立在那儿,屋中就他一人,他望着秦王妃的牌位时,他只是说着这一话。

        “偏偏就是你这般待自己够狠的女人,以自己的性命来算计,你成功了。”秦王司马松以为自己会非常的愤怒,他没有。或者说他下手断掉自己儿子司马眷前程时,他心狠时,他就已经觉得自己不会后悔。

        现在瞧来,他隐隐有后悔的。

        对于当初下手解决嫡王妃时,他拿出决断。现在瞧来,他只是顺着秦王妃的心意。对方是乐意赴死。

        只是对方用自己的死,给他这一个堂堂的皇子藩王也是挖出一个大坑来。秦王妃的手段不完美,落下一些线索被查到,那是必然的。

        偏偏乾元帝查到了,皇帝不会相信。因为秦王妃死了。

        至于秦王妃的死因,秦王妃半遮半掩的态度,乾元帝也许查察到这一个儿媳的死因有那么一些的不明不白。

        只是一个异族的儿媳,还是一个家世不怎么让朝廷满意的儿媳。乾元帝当然是忽视掉。儿媳肯定比不过亲儿子。

        如今晋王府的世子殁了。还是死的得太难堪。再是查到秦王妃的头上时,一切就像是一个笑话。毕竟死人来谋算活人,这把天下人当傻子吗?

        特别是秦王妃的死因也是不明不白。这时候乾元帝的目光只会转移到亲儿子的身上。

        一个能下手加害自己的嫡长子,一个让嫡妻被死亡的秦王,这等心够狠,手够辣的儿子。乾元帝会怀疑吗?

        乾元帝不怀疑,那才是傻。毕竟前科累累,这是旧案太多。

        秦王司马松如今就是百口莫辩,他不可能告诉别人,他的加害让嫡长子司马眷死了,他的下手让秦王妃中毒死了。哪怕如此,他还是一个好人?

        这等好人,真不会让人相信。

        “本王前路断了。王妃,你死了,你却赢了。”秦王望着秦王妃的牌位,他叹息一声。

        前路断了,秦王不知道他一辈的追求还剩下什么。秦王最后能做的,就是喊一回冤枉。当然,不是替自己喊。

        而是拉一个垫背的。

        乾元二十八年,秋。

        乾元帝接到秦藩的最新消息,秦王殁了。秦王是自尽的,他以死写了一封遗书,在遗书里他喊冤枉。

        秦王在信中数遍来,数遍去,他觉得一定是晋王害他。

        秦王喊冤枉的书信到了京都。乾元帝当然一一查看过原件。然后,一直以强硬示人的皇帝病了一场。

        这一回的病倒是突然的很。

        皇太孙司马瞻在这等情况下,自然是挺身而出的担起监国重担。在这等情况下,司马瞻一边是当着皇太孙储君的身份,另一边还要给皇帝侍疾,是当起一个孝顺的孙儿身份。

        不得不说,乾元帝是非常享受皇太孙司马瞻的孝顺。他老了,一个老人哪怕是帝王,他也想着享受一份亲情的味道。

        越是老人,越是眷恋于此。同时,对于权力,乾元帝也是看重的。

        不过,乾元帝不是眷恋权力不放手,而是他担忧皇太孙太年青,一旦他这一位帝王驾崩了,皇太孙司马瞻能够握住皇权的权柄吗?

        一时间,在京都的一些武勋让乾元帝看得不太顺眼。主要是一些人的势力,让乾元帝觉得让皇太孙可能受到威胁。

        病一场的乾元帝就一桩心事,那就是给皇太孙司马瞻扫平后患。一点隐患也不能有。当然,同时东宫也是缺着子嗣。

        因着接连的守孝,东宫缺着新生儿的出现。

        在这等情况下,乾元帝是盼着皇太孙司马瞻与太孙妃早早诞下皇曾孙。

        司马宅。

        杜绵绵今个儿从忠勇侯府归家。回家后,她与家人讲一讲侯府的事情。不外乎便是朱佑禧的婚事定来。

        侯夫人冯氏给这一个嫡次子挑着一门好姻亲。朱佑禧的嫡妻出身高贵,乃是长乐侯府嫡女。

        当晚,夫妻二人独处时,杜绵绵就讲着朱佑禧的婚事已经定下一事。司马弘光一听后,他说道:“应该定下来了。乐贞外甥女已经出嫁。佑禧也马上要成家。往后他们各有自己的人生路。只当是亲戚间走动一二就好。”

        “侯府已经看过吉日,来年的春,佑禧将会大婚。”杜绵绵讲着此话。

        “那是好事。”司徒弘光说道。杜绵绵能说,来年忠勇侯府会被抄家吗?不能。

        杜绵绵如今提心吊胆的很。对于长乐侯府的嫡女会嫁进忠勇侯府一事情,杜绵绵真是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偏偏她还什么都不能多提,只能笑着送上祝贺。

        这等憋屈,真叫一个难爱。

        “咱们准备上贺礼。到时候上侯府贺礼。就是佑禧的婚事在来年,他后头的兰惜、兰姿都是要担搁下来。还有佑禄的婚事,如今也没有一点音信儿。”杜绵绵知道侯府的侯夫人冯氏的打算。

        这二房嫡次子朱佑禧的婚事一日不完成,他后头的庶弟庶妹们就得等着。

        这一回大选,连司徒滢滢都是入选了。偏偏忠勇侯府的两个姑娘落选了。这里头的文章有点多啊。

        在杜绵绵与丈夫谈这一些话。

        皇城,东宫。

        东宫的一处小院,灯火依然亮着。

        “承徵,您应该歇了。”宫女在劝话。她口中的奉仪自然便是赵文秀。东宫的皇太孙女眷品阶分等级。最上头的是皇太孙妃。

        下面的女眷品阶便是有定额二人的良娣,定额六人的承徵,定额八人的昭训,以及无定额的奉仪。

        按说赵文秀出身不高,还是庶女出身。可她也有优点,乃是仙逝太子妃吕氏安排到皇太孙司马瞻身边的旧人。

        这是一份情面,看在仙逝的太子妃吕氏的体面上,赵文秀都会得一些照顾。更别说赵文秀好歹怀过一胎,哪怕没能生下来。可赵文秀在太子妃吕氏病时,她是抄血经的壮举一下子让皇太孙对于这一个东宫女眷有印象。

        于是在皇太孙妃余氏嫁进皇家后,在给东宫的女眷定品阶时。赵文秀一举压过当初和她一起被太子妃指到皇太孙妃身边侍候的旧人。她一人当上承微。同是旧人的其余人,只得着奉仪的名份。

        也是如此,赵文秀这一位赵承徵如今在东宫的地位颇算得宠。

        “殿下应该不会来了。那吹灯吧。”赵文秀每一晚都是会留很久的灯,她的举动自然是像人表示她在乎皇太孙。

        皇太孙给五分的宠爱,赵文秀就是表现出来她在乎着的十分态度。

        皇太孙没来的时候,赵文秀还在想着一些事情。她在忠勇侯府待过那些年,她瞧出忠勇侯府的一些态度来。

        本来这一回的大选,赵文秀也是瞧出来忠勇侯府向东宫靠拢的态度。可最后,赵文秀还是没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她发现一些事情。

        那就是皇太孙似乎并没有想像中的想向武勋们表现拢络的态度。忠勇侯府的靠拢,皇太孙不需要。

        为什么?

        赵文秀一直在思考这一个问题。

        这一回忠勇侯府的两位姑娘会落选,在赵文秀的意料之中。因为皇太孙的态度不需要表明。有人会乐意替皇太孙解决麻烦。

        特别是后宫的娘娘们,从来就是不敢得罪东宫半分。赵文秀如今最盼的就是早些怀上的子嗣。她落过一胎,也盼着如今得几分宠爱时,那能先生下皇太孙的长子。

        “……”躺在榻上,赵文秀还是睡不着。

        因为她想到四舅舅家的女儿似乎入选了。也不知道那一位司徒家的妹妹的会被指婚到哪一家?

        这一件事情赵文秀想到了。于是,她在次日皇太孙来她这儿时,她还是顺嘴就提一句。

        “你倒是关心你家表妹。”皇太孙的目光在这一个还算得宠的赵承徵身上瞧一眼。在皇太孙的眼中,这一个宠妃一直是一个明白人。

        如今表现出来的宽和,还有一派温柔。甭管真假,皇太孙算得受用。

        “也是多受四舅舅、四舅母的照顾。听得表妹入选,我当表姐的自然关心一二。”赵文秀是笑着回一话。

        “指婚事宜,自然由皇祖父赐下。你不必多管。一切让你那舅父家听候圣旨就是。”皇太孙是不会多管这等事情的。

        哪怕他的心中也在意。毕竟从其它的堂弟们的婚事上,皇太孙司马瞻能够瞧出许多的问题来。

        其时从入选东宫的八个女眷身上,皇太孙已经瞧出问题来。皇祖父指给他的女眷个个出身都好。

        后头剩下的女眷,也有出身高贵的。同样的大半多数还是平平无奇之辈。至于一个小小从六品光禄寺的寺丞之女。那当然不会得着皇太孙半分的关注。

        这等份量不够。皇太孙的目光一直注意在朝堂之上。在乾元帝的周遭。

        做为储君,朝政为要。做为孙儿,当然是孝顺皇祖父最要紧。皇太孙需要乾元帝来给他铺平继位的道路。

        乾元二十八年,还没入秋。深秋十分。京都天凉了。

        司徒宅。

        司徒弘光今个儿下差的很晚,他回来时,整个人也是累瘫了的样子。杜绵绵留着灯,她一直在候着丈夫的归家。

        至于司徒老太爷,这一位年纪大了,这会子已经歇下。

        对于早睡早起的儿女们,在夕食后,消消食后,也是已经歇下。

        杜绵绵留一盏灯,她只是想守候着丈夫归家来时,知道有一个等候他的人。还有一个家。

        “四郎,你先沐浴一回。”杜绵绵让丈夫先沐浴一下,洗洗乏。司徒弘光没拒绝。他去简单的沐浴一回后,再出来时,宵夜已经备好。

        杜绵绵陪着丈夫一起用宵夜。吃罢后,夫妻二人又是一起在花园子里走走,消消食。

        夜色下,月光如水。

        二人没有多话,只是这般静静的走一走,二人执走慢慢的踩着步子。一切似乎是无声胜有声。

        走几圈后,司徒弘光说道:“最近朝廷不平静。”

        “看出来了。”杜绵绵肯定的回道。

        “唉,也知道何时是一个头。”司徒弘光心头很担忧。她怕一切的麻烦是牵联到忠勇侯府。可如今的局面下,他又不敢多提。

        这一晚,司徒弘光睡得不踏实。

        次日,司徒弘光还在衙门里上差。上司亲自来寻他,还道:“快,天使来了。”

        天使。

        这二字听着就高贵的紧。天使来光禄做什么?这一个念头浮现在司徒弘光的脑海里。然后,他也顾不得旁些事情。

        司徒弘光是赶紧的随着上司,以及同僚们一起去迎天使。

        天使代表着皇帝的身份,在天使一拿出圣旨时,众人皆是跪下听宣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使念着圣旨,司徒弘光是跪着官员中的一人。他听得仔细,只是在听到“钦此”二字,这一道圣旨结束时。

        司徒弘光愣神了一下,然后,他大喊道:“臣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徒弘光行的大礼。然后,他是跪着双手迎了圣旨。天使把圣旨交到司马弘光的手上。

        “恭喜。”天使待司徒的态度不错。

        因为这一回的圣旨很简单,这是一道赐婚的圣旨。司徒弘光的长女赐婚了。赐婚的对象可以说在场的人,人人都是不敢想,也是想不到。

        “谢天使传旨。”司徒弘光拱手回礼。这时候他的态度客气的很。

        当然,在送走天使时,司徒弘光还是送上谢礼。只是等着天使离开后,在场的同僚全都向司徒弘光道喜。

        司徒弘光整个人是晕晕乎乎的。

        这一道圣旨是一喜。然后,司徒弘光得着人生第二喜。他升官了。司徒弘光从六品的光禄寺寺丞,这是一下子提拔到正五品的光禄少卿。

        这一天,司徒弘光整个人太得意,他感觉自己有一点把持不住。

        升官了,司徒弘光那是整个人轻飘飘的。当然,他这时候提前下差,那不是为私事,那是为着公事。这得把皇帝下的旨,那是迎回家中恭敬的供奉起来。

        司徒弘光离开后,光禄寺里的议论也是多得很。不过人人都是羡慕的多,嫉妒的也有。只是没人敢提出来。

        司徒宅。

        司徒弘光归家时,司徒老太爷瞧着孙儿迎着的圣旨,他老人家是说道:“此事大喜。”

        司徒弘光是报喜,他道:“双喜临门。”司徒弘光简单的与家人说了双喜临门是哪二喜。

        就是这时候,司徒家又来贵客。

        这一回来的同样是传旨的人。不过,这一回除着给杜绵绵这一位女眷送上正五品宜人的诰命外。便是宫中安排来了教养嬷嬷和宫人。

        司徒弘光、杜绵绵夫妻二人都是相互对视一眼。二人心头有默契。

        司徒宅二进的宅子,对于普通人家当然不算小。搁着内城的地段,那也算得宽阔。可一旦搁着出一位世子妃时,那就是不够瞧。

        特别是这一位世子妃,还是藩王的嫡长媳妇时。

        杜绵绵这一位当家主母此时是赶紧的安排一切。女儿司徒滢滢的住处不变。只是杜绵绵夫妻的住处要搬一搬,全是搬到前宅来。儿女们自然也是全部搬到前宅来。

        至于后宅,全留给女儿,以及宫里派来的教养嬷嬷和宫人。

        夫妻二人如今居住在前院的东厢房。

        “这屋子住着太窄了。”司徒弘光还是头一回住的如今狭小的屋子。没法子,这屋子除着住屋,还兼职一下书房的功能。

        “无妨的。咱家已经算得宽阔。跟着真正的住处紧张,还是舒坦多了。”杜绵绵劝一劝话。

        “今个儿是咱家双喜临门。四郎,你还得多笑一笑。”杜绵绵对着丈夫说道。

        “我笑不出来。绵绵,当着你的面,我才能说一说心里话。我升官了,正五品的光禄寺少卿。衙门里的同僚都在贺喜。可我心底不踏实。”司徒弘光在枕边人跟前,他不避讳,他说出心底的大实话。

        “四郎,我同样不踏实。滢滢得着皇家的赐婚,还是赐的堂堂宁王府的世子爷。这……”杜绵绵不敢肖想。

        这等大馅饼如何降到他家的头上。这饼太大,杜绵绵不担忧自家,自家全是占着便宜。她担忧的是女儿司徒滢滢,毕竟女儿是嫁到藩王府去做儿媳妇。

        宁王的世子如果瞧不上女儿的出身怎么办?比着其它的皇孙宗子的情况,自己家的女儿出身真不够看啊。

        真不是自己看低自己,实在是皇家人那儿也不敢多肖想太多的美事。皇家太高,一旦攀上高枝儿后,心头哪可能不是患得患失。

        “我知你的担忧。我也是一样的担忧。”司徒弘光当然瞧得懂妻子的心思。

        “四郎,我有一个想法。”杜绵绵叹息一声后,她提一话。司徒弘光对妻子说道:“咱们夫妻之间,你有话尽管说。”

        “咱们的养珠一事已经搁下。如今瞧来,让女儿将来经营起来,算得她脂粉钱。也可以补贴一下他们夫妻二人的用度。甭管宁王世子如何瞧,总之钱财多些总有益处。”杜绵绵一直知道养珠一事的挣钱太多。

        杜家的体量吃不下,司徒家的家底儿也是兜不住。可是换到宁王世子妃的身上,这就能够罩得住。

        堂堂的世子妃,总得有一份家底。

        除开养珠的添底儿外,真想凑齐一份皇子妃的嫁妆,就凭着司徒家如今的家底,也有一点不够看啊。

        “把人手与方子,全给滢滢。往后由着滢滢派人打理就是。”司徒弘光也是应下这一话。

        司徒宅。

        司徒弘光、杜绵绵夫妻为着女儿的婚事担忧。莫说司徒弘光、杜绵绵觉得是天降馅饼到他家。还是来得太突然。

        皇城,东宫。

        赵文秀听着这一桩赐婚时,她是惊讶的一员。只是赵文秀在惊讶的同时,她是把目光瞄向着东宫的的主殿。那儿是皇太孙的寝宫。

        “是您吗?殿下。”赵文秀无声呢喃一回。

        被赵文秀嘀咕的皇太孙。这一位还在观摩朝政。皇太孙是忙碌的很。当然,他这般忙碌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堂弟司马睦赐婚后,这要关心一下。

        宁王府的世子司马睦打小养在京都。哪怕他父王与母妃也是爱护他。可皇家的规距摆这儿,这一位宁王府的世子爷就是搁在京都孝顺乾元帝这一位皇祖父。

        当然,这是个例,这是传统。这是制度。

        宁王府的世子得着堂兄堂弟们的恭喜,全是各府的世子爷。司马睦要说对于自己的嫡妻有什么期盼,那多着。哪一个少年郎对于嫡妻都有一份不同的感情。

        嫡妻代表着的是齐家之好。更代表着后宅的女主人。那是与男主人一样的治家主子。

        “恭喜睦弟,皇祖父赐婚,来年睦弟就会大婚。”司马瞻是客气的,也是和善的恭喜的这一个堂弟。

        “太孙殿下,承您的吉言。”司马睦喊着司马瞻时,那是客气的把对方当储君。

        “自家兄弟,叫我一声二哥就是。”司马瞻还是说道:“往前时,你我之间岂会如此客套。”

        “君臣之礼不可废。”司马睦忙是回一话。

        这二人又是谈一会儿的话。这话里话外的全是司马瞻的关心。司马睦面上是受用的很。只待司马瞻离开后,司马睦神色提变动一下。最后,他是低头冷笑一声。

        司马睦不傻,他从来不会觉得有无缘无故的事儿。在皇宫里生活这些年,司马睦不是一个傻子。有些消息,他不需要查。

        只要这事情对谁有好处,就能看出来一二。

        司马睦娶一个正五吕光禄寺少卿的女儿,这一个光禄寺少卿还是其女赐婚后,才是提拔上来的。这等身份,莫说一个世子妃的身份。就是被纳进王府当一个世子的妾室,那在往前都是寻常事。

        司马睦心中已经琢磨出一些味道来。

        天子与元后恩爱,其下嫡子四人。如今就剩下晋王、宁王。至于秦王府,秦王殁了,秦王府的世子早没了。

        秦藩如今算是半残着。乾元帝只是下着圣旨,给秦王诸子分封爵位时。诸庶子没一人继承秦王的爵位。全是分封的一个郡王爵位。

        晋王府已经提交过世子请封的奏章,乾元帝压下来一直没批准。搁着世人所见到的,便是嫡皇子出身的诸王,就剩下宁王府还立得稳稳的。

        宁王、宁王妃夫妻恩爱,其下三子全是嫡出。司马睦这一个嫡长子是世子,他的世子妃当然也是惹得许多人的注意。

        堂堂皇太孙坐稳东宫,真就让天下人服气吗?

        至于宁王世子司马睦可没少听着一些流言扉语。宁王世子司马睦知道的便是他的嫡妻人选一出来,只要不眼瞎的就会看明白。他的皇祖父在表示态度,堂堂宁王府的世子就配一个正五品家的女儿。

        那么宁王想当储君,不配。

        至少在皇帝的眼中,还是东宫一系才是皇帝眼中的继承人。所以司马睦待堂兄司马瞻的情绪有一点复杂。

        司马睦自己倒不是多在意,他娶一个出身不那么高的世子妃。毕竟在皇宫这些年,他看得出来。娶一个温柔的贤妻也不错。

        一个真正出身高的嫡妻,他也不是多么期盼的。司马睦有一点小小酸溜溜的对自己这般安慰着。

        司马睦的想法,也是许多人的想法。

        这一桩婚事一出来,这是诏告天下。堂堂正正的让天下人都知道。远在宁藩的宁王和宁王妃知道了。

        司马睦的弟弟妹妹们自然也是知道了。

        宁王府。

        大郡主是回到娘家,她是娘家唯一出嫁的女儿。她回家来,自然是寻着亲娘谈话。

        “母妃。皇祖父给睦弟的赐婚,这未免太是厚此薄彼。”大郡主替弟弟叫委屈。

        宁王妃却是坐得住,她是温柔的望一眼女儿,宁王妃说道:“你弟弟哪有什么委屈的。聘礼同着皇家出,儿媳的嫁妆也是由着皇家出。”

        宁王妃可是知道的,乾元帝安排着内府出聘礼,出嫁妆。这算是给宁王世子司马睦做体面。还是做的大体面,那是就比着东宫皇太孙司马瞻的婚事,那是低上那么一头。

        比着旁的皇孙们大婚时,那是奢侈不知道多少。一打后,再给一个甜枣。只是这甜枣,也是那么的甜。

        “弟妹的家世,太低微了一些。”大郡主说道:“如今皇祖父赐婚的是睦弟,睦弟是宁藩的世子。等着下头二弟、三弟的婚事时,岂不是更不能看。”

        从来长媳就是压一头下面的弟妹们。这一个道理搁哪一个人家都适用。长嫂如母,在一个家中也是讲一个长幼尊卑的。

        “无妨。”宁王妃笑道:“天下间再尊贵,也是尊贵不过皇家。你的弟妹们好歹全是官宦人家的姑娘。教养不会差。我瞧着就挺好。”

        “母妃。你真不着急,你不骗女儿。”大郡主不相信。

        “你啊,就是太心急了一些。”宁王妃执起女儿的手,她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这事情咱家得叩谢皇恩。你往后,可得多注意些。”

        “只在母妃跟前,女儿才是说说心里话。在旁人跟前,女儿岂会坦露心迹。”大郡主回一话。

        “你睦弟的婚事,如此这般也好。宁藩也能脱离一些麻烦。京都那处真不太平。”宁王妃提醒一下女儿。

        “母妃,京都哪一天太平过。那地方全是聪明人。聪明人多了,麻烦也就多起来。”大郡主冷哼一声。

        宁王妃听着女儿的话,她是笑了。

        对于长子的婚事,在嫡长子司马睦打小留在京都时,宁王妃与丈夫宁王就是心头有数。婚事一切得由着皇帝做主。

        只这是一桩婚事真的赐下来后,宁王妃更心疼丈夫。因为她知道丈夫是一个一心想得着皇父认同的皇子。偏偏诸皇子里,除去太子外,其余的诸皇子都是比不得。

        在太子司马楧殁了后。秦王争储、晋王争储的事情里,乾元帝的态度已经是表露的明明白白。

        自古以来传天下社稷,都是父传子,子再传孙。

        到了乾元帝这儿,有诸子,有嫡子有庶子。偏偏这一位皇帝宁可把皇位留给皇孙,也不让儿子们碰一碰。

        这等态度上的偏爱,那真叫同是嫡子出身的宁王能不叫一声委屈吗?可这一声委屈,还不能向人吐露半分。

        一旦让外人知道,那就是对帝王的不满。

        至于嫡长子司马睦那儿,宁王妃最知道长子的品性。这孩子是一个宽厚的性子。他会想通嫡妻的身份高低,未必就是那么的重要。

        再尊贵比不过皇家。那么,正五品官的女儿,又或者出身更好些,难不成还能给比得过宁藩吗?

        司马睦将来是要继续宁王之位的。

        宁藩的一切,全是司马睦这一个继承人的。宁王妃相信儿子不会是一个眼皮子太浅的。

        在宁王妃与女儿谈起司马睦的婚事时。

        京都内城,司徒宅。

        司徒滢滢在跟着教养嬷嬷学规距。明明在皇宫时,她学过规距。可如今还得学一学。没法子,这是皇家的规距。

        或者说,想当好皇孙宗子的媳妇,也没那么的容易。

        对于这一切司徒滢滢都有心里准备。只是在她得着亲娘给的养珠方子,还有里头的详细情况后。

        这是一个午后,也是得着少许的闲暇时刻。

        司徒滢滢对亲娘问道:“女儿拿着一切,如此待弟弟妹妹过于薄待了。”司徒滢滢还是心疼弟弟妹妹,毕竟这是家中的产业。按说应该长子继承,如何让她这一个出嫁的女儿独享。

        “司徒宅享受不起这一份富贵。你往后是宁藩的世子妃,你拿着最好。有一份厚实的嫁妆,你在婆家更能立稳脚跟。哪怕是嫁进皇家宗室,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下头的那些人多赏赐一些,多收拢一些人心,你往后也能更轻省些事儿。”杜绵绵对女儿说道。

        “我知娘的好意。也知道爹娘是关心于我。只是我心难安。”司徒滢滢是司徒家的女儿,她不想独便宜,让弟弟妹妹吃一个哑巴亏。

        “此事我想提前与世子提一回。这送信的人手,还要爹娘安排一二。”司徒滢滢在思考后,她是提一话。

        “你有想法,爹娘自然是支持的。”杜绵绵给出态度来。


  (https://www.50331.cc/chapter/48392261/4937460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