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 > 穿书之福孕绵绵 > 第81章 第81章

第81章 第81章


杜绵绵拒绝杨姨母给予她的高帽子,  她怕被人捧高了就飘飘然起来。

        杜绵绵一连拒绝着捧杀,她回话的态度非常谦虚谨慎。杨楚楚见状,她就是提了实话,  她说道:“绵绵,  你我不是外人,我也不怕在你的跟前吐露一下为难事儿。”杨楚楚执着杜绵绵的手,  二人再落坐后。杨楚楚是讲起一些过往的辛酸事。

        当然杨楚楚挑的是能感动别人的往事,一些不太光彩的过去,她就是免不得春秋笔法的一笔带过去。

        “姨母真是不容易。”杜绵绵当着杨楚楚的面,她当然讲着对方的好话,  商业互吹嘛从来都是双方你来我往。杨楚楚也是说一说杜绵绵这一边的好话,  态度上捧一捧杜绵绵这儿。二人说话的气氛好。

        “绵绵,  你家夫君如今哪怕过继别宗,  忠勇侯府还是认你家夫君是侯门子。绵绵,我如今是退不得,在王爷跟前,我成了借着忠勇侯府才得着王爷一些欢心的人。”杨楚楚是脸上带着自我嘲讽的神色。

        “绵绵,你会不会觉得我这般的女人太虚伪?”杨楚楚是问一话。

        “活在人世间,  各人自有难处。我能理解姨母的不容易。只是姨母也是知道的,夫君已经过继别宗,夫君如今姓司徒氏,我家的孩儿们也姓司徒氏。没着忠勇侯府的门第,我这儿就想帮衬姨母,也是难帮衬上什么忙。”杜绵绵一推三二五,  她是不想掺合进秦王府的事宜。

        听着杜绵绵这般讲话,  杨楚楚是非常失落的。当然她也能理解,  事情也像是杜绵绵讲的,  她的夫君如今不姓朱,已经改姓司徒。姓氏已经不同,这背后能代表的能量自然就不同。

        最后杨楚楚在杜绵绵这儿当然没求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倒是杜绵绵离开秦王府时,她有些明白杨姨母拉拢她的用意。这是想继续搭着忠勇侯府的线。

        可问题在于杜绵绵已经不想当中间人。杜绵绵知道后面秦王府把忠勇侯府拉下水,忠勇侯府在夺嫡之争中没好果子吃啊。

        知道后头的问题,如今能闪多远,那当然就是闪多远。

        当晚,杜绵绵回家后,她与夫君司徒弘光聊一聊去秦王府的事宜。

        “我瞧着侯府的门第高,如今还是勾动人心啊。四郎,你会不会后悔过继别宗,如今改姓司徒。”杜绵绵忍不住的问出心底话。

        “我如今是从七品的光禄寺署丞,我如果说不过继到司徒一族,绵绵,你觉得我可能当官吗?”司徒弘光反问一话。

        “没可能。瞧瞧侯府的三哥不能出头,我觉得四郎若是走不出侯府的那一片天,一定没有如今做官的机会。”杜绵绵说的肯定。

        外面是一片天,比着侯府的那一片天更辽阔。可问题在于,得先走出罩笼在头顶的阴影才成。没有第一步,何来第二步?

        “如你所说,我还有什么可后悔的。我能做官,我能在官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的一切是我许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切,我觉得如今就挺好。”司徒弘光很满意现在的一切。他是司徒氏一族顶天立地的那一人。

        哪怕他这一支人丁单薄,哪怕他是未来的族长,他司徒弘光要担起这一支的传承有序。但是这一切的困难没有把司徒弘光吓倒,相反是激起他的强烈胜负心。他有一份昂仰向上的进取意志。

        春,百花盛开的时节。至四月时,杜绵绵接到娘家的来信。

        “嬷嬷,我得给娘家写一封书信回去,这一回是写给我娘的。”杜绵绵与奶娘吩咐一回话,她还把自己整理好的一份小册子是拿出来装进信封中。

        “让人交到三房去。”杜绵绵与奶娘吩咐一回。奶娘听着主子的吩咐,她是应下差事。

        杜绵绵让奶娘送回娘家的书信,除着给娘家人明确的回信,大房的杜畋和杜敀成婚时,她一定回杜宅外。

        杜绵绵在信封中塞的小册子,那是杜绵绵在司徒宅当家管事的成为一家主母后,她在结交的人脉圈子里替自己弟弟杜敦圈出来的成婚对象。

        里头的候选人不多,主要是太好的人选杜绵绵怕对方瞧不上杜家的门第。太差的人选杜绵绵又怕担搁到弟弟杜敦的未来。

        杜绵绵是左选右选的总算选中五个人选。不光是姑娘她亲眼瞧过,也是与对方谈过话。杜绵绵还是细细得观察过候选名单上的姑娘品性如何,容貌如何。

        杜绵绵最终挑出来合适人选的五位姑娘皆是官宦人家出身,姑娘本人是真的没什么可挑剔的。当然在家世背景上就各有优劣。总之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在杜绵绵瞧来世间也不存在着十全十美的人。

        京都外城,杜宅。

        三太太崔氏拿到女儿杜绵绵的书信,她见着女儿肯定的答复,一定会参加大房杜畋和杜敀的婚礼时。

        三太太崔氏是羡慕的紧,她羡慕的是妯娌大嫂这是把大房第三辈的姻缘全是安排好了。三太太崔氏这儿可还没有一个着落。

        等着看到信的后头,崔氏见着女儿已经给弟弟杜敦挑中未来的弟妹人选。三太太来了兴致,她是赶紧的拿着小册子是一一瞧起来。

        五位官宦人家的千金,搁着杜家的门第做儿媳,这真是有一些的高攀。只是这五人的背后,肯定也是有一些小小的缺憾。这就要看三太太崔氏挑儿媳时,她是如何取舍。

        三太太崔氏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于是当晚她跟丈夫杜家三老爷商量一回。

        杜家三老爷哪有什么主意,他在杜家从来不是做主管事的那一个人。他是当定了杜家的蛀米虫。杜家三老爷就是给妻子支一个招,他说道:“此等事情若是太太拿不定主意,太太与母亲问一回就是。”

        “母亲经验多,这等关乎敦儿终生幸福的大事上母亲一定有她的见解。听一听老人言,总是不容易吃亏。”杜家老三爷这般一讲后,他就是把事情完美的推脱掉。

        三太太崔氏一听着枕边人的话,她一琢磨后,还觉得这般有道理。于是次日请晨安后,三太太崔氏就是拿出小册子,她是与老太太司徒氏问起人选问题如何抉择。

        “这五人都是绵绵仔细挑选过的,我相信绵绵的眼光,一定都是好姑娘。”杜家老太太一开口,她就表示这哪有什么可挑的。

        “姑娘出身都好,还都是官宦人家。咱们这等商贾人家哪能挑别人的刺儿。不若让敦儿与五家是一一相看一回。哪一家相中敦儿,咱们就请媒人去提亲。”杜家老太太是给出自己的答案来。

        在杜家老太太的眼中,甭管谁呢,那是挖到自己家的菜篮子里,那就是自家的好菜。

        “成,我这给敦儿去信,一定让他赶紧的回家一趟。”至于书院里的忙碌?三太太崔氏的眼中请假一回就是。反正三太太崔氏是急着娶儿媳妇进门,她一心念着的是抱孙子。

        三太太崔氏还给女儿杜绵绵去信,信中说着杜家的打算。只待杜敦一归家就是开启相亲活动。至于相亲的地点,这自然由着杜绵绵来操办。

        杜绵绵对于这等相看弟妹的事情,她是一口应下来。杜绵绵的准备是非常简单,她打算在家中开赏花会。

        这时节的花卉,那是各有各的美。大不了就是家中备上五种不重样的花卉,请着杜绵绵小册子上挑中的五位姑娘与长辈来家中做客。

        提前明言一回,对方不拒绝来家做客,这第一步就是成了。若是对方不乐意做客,那就是只能说缺少一点子缘份。

        至于最优先请哪一位,当然是请杜绵绵心中把握最大的一位姑娘。此姑娘姓朱,与忠勇侯府没关系,只是巧合着一个姓氏。

        朱姑娘今年十八岁,搁这一个时代里是大龄未婚,用这一个时代的话讲是一位老姑娘。可在杜绵绵的眼中对方是青春年华容貌正美。

        朱姑娘是守孝担搁下来,原来订婚的人家,男方在朱姑娘守孝时不幸染上风寒,男方因病去逝。

        朱姑娘父亲是光禄寺的从七品署丞,就是司徒弘光一个衙门当差的同僚。朱姑娘是嫡妻所出,她还有一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如今的朱署丞有一位继妻,便是朱姑娘的继母。

        朱姑娘除着年岁大一些外,在外面的名声有一点不好听,有闲言碎语的说道朱姑娘命硬,刑克亲人。

        可搁着杜绵绵瞧来朱姑娘温柔贤淑,真是这一个时代顶好的大家闺秀。至于名声的话,对于杜绵绵而言,她家夫君司徒弘光可是流传着刑克掉两任未婚妻。

        朱姑娘这一点子事情让杜绵绵瞧来,只要不在意的话,那把心胸放开阔些就跟毛毛雨一样的小问题。

        杜绵绵给朱署丞的继妻下请贴,一些应该暗示的话杜绵绵已经说过。如今算得把事情走上明路。

        朱宅。

        朱署丞的继妻,朱家太太接到司徒宅的请贴。她是瞧过后,她心头有数。所谓的赏花宴,那是相亲宴。

        朱家太太把贴子一收,然后她去寻继女谈一回话。

        朱大姑娘在做女红,继母一来,她先问安。等朱大姑娘问安后,朱家太太笑道:“大姑娘这绣活好,这般好的女红嫁进哪一家门第,一定都得着婆母的喜欢。”

        朱大姑娘微低了头,她只回道:“母亲谬赞了。”朱大姑娘有些不理解继母前来的原由,不过她耐心好,她能等着继母开口讲明就是。

        “我来是一件事儿与大姑娘讲。”朱家太太挥挥手,让屋中侍候的丫鬟退下。朱大姑娘身边的贴身丫鬟还是瞧一眼大姑娘,在朱大姑娘轻轻一点头表示同意后,大姑娘身边的贴身丫鬟方是随着朱家太太的丫鬟一起行礼后,一起退出屋子。

        屋内就是继母、嫡女二人相对而坐。

        “我此来是有一桩好事要恭喜大姑娘。”朱家太太递上一道请贴,她道:“这是光禄寺司徒署丞家的请贴。司徒家太太邀请大姑娘参加一回赏花宴。”

        “司徒家太太……”朱大姑娘的脑海里在思考着是否有这么一个熟人。良久后,她似乎有一点子印象来。

        “与咱们家似乎来往并不多,不知道母亲的恭喜,喜从何来,还望母亲与我解惑。”朱大姑娘温声细语的问一话。她态度是温柔的。

        “司徒家太太的娘家姓杜,这一位杜太太想给大姑娘说亲,说亲的对象就是杜太太一母同胞的弟弟。”朱家太太是简单的把事情讲清楚。

        “杜家。”朱大姑娘轻轻呢喃两字。

        “我的婚事自然有父亲与母亲做主,舅舅家也是关心我的婚事,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如何能自做主张。母亲您今个儿的问话是让我一个小辈为难了。”朱大姑娘是一脸害羞的模样。可她的话语里却是说得清清楚楚。

        她上头有亲爹在,哪怕这当继母的想做主,还要亲爹点头。更何况她还有舅舅家,舅舅家也是要建议一二的,不是继母能一言而决断。

        朱家太太也听懂这一位元配嫡女的话中深意。朱家太太笑道:“杜太太的娘家是锦秀布庄的东家,瞧着出身商贾人家。这一位杜太太的夫君是忠勇侯府过继到别宗的子嗣。原姓朱,忠勇侯府的朱姓。杜太太还有一位妹妹,如今是桂王府的庶妃。杜太太还有一位姨母,如今是秦王府的庶妃。”

        “杜太太的胞弟是一位读书人,目前只是一个小童生。来年杜太太的胞弟会参加院试。杜家不缺着读书上的银子花销,其胞弟在读书上也算得刻苦用功。因为杜太太的胞弟到成家年纪,杜家不敢担搁下去,如今急着为杜太太的胞弟定下亲事。”朱家太太是仔细的讲一翻话。

        朱大姑娘也听懂了一些潜台词。

        “一切全由长辈做主。母亲,我自是以家族为重。”朱大姑娘的话里不落半点口风。

        朱家太太听着元配嫡女的讲话后,她是懂了对方的态度。于是她点点头,她笑道:“大姑娘不反对,我就与你父亲提一回。”

        在朱家太太离开后,朱大姑娘的贴身丫鬟是进屋里。

        “姑娘,太太那儿是不是为难您了?”丫鬟瞧着朱大姑娘眉头微皱的模样,她是关心的问一回。

        “若不然婢子去求一回大爷,大爷可是姑娘的嫡亲兄弟,一定帮衬着姑娘出头。”丫鬟劝一回话,她想宽慰自家姑娘。

        “我无事。”朱大姑娘摆摆手。

        朱大姑娘在思考着杜家的家世背景。继母突然提这一位杜家子,这等姻缘若是亲娘在时,那肯定不会说给朱大姑娘听。实在是不般配。

        朱大姑娘如何就落魄到嫁进商贾人家?

        偏偏如今在后宅主持家务的是继母。又或者说朱大姑娘的心中有一些揣测,她的婚事可能不那么顺利。

        年岁大,在朱姑娘的眼中是硬伤。有刑克的坏名声,又是把多少的好姻缘推拒在门外。

        京都内城,司徒宅。

        四月中旬,杜绵绵的胞弟杜敦归家。朱家也给出明确的答案,赏花宴时,朱家太太会带着继女朱大姑娘来参加。

        这让杜绵绵非常高兴,她是提笔给娘家写一封书信专门讲一回相亲的事儿。让娘家人一定得重视。

        杜宅。

        三太太崔氏收到女儿的来信,她是一瞧后,那是双手合十,她嘴里念叨道:“祖宗保佑,上苍保佑,佛主保佑……”只要是漫天的神佛,崔氏都是谢过一回,也是再求一求神佛们的保佑,让儿子杜敦是相亲顺顺利利,让她赶紧的娶着一门好儿媳。

        三太太崔氏得着好消息,她不是一个瞒得住的人。她是赶紧去杜家老太太的院子。三太太崔氏是把好消息告知给老太太知道。

        “娘,绵绵来信,敦儿的婚事有着落。头一回相亲的对象就是弘光在光禄寺同僚朱署丞的嫡长女。”三太太崔氏是非常高兴的。毕竟朱大姑娘是正宗的宦官千金。

        “好。”杜家老太太这时候听着此等消息,她也是高兴的利害。

        “我瞧过绵绵给的小册子,上头记录着这一位朱署丞是同进士出身。这一位在科举上一定能给敦儿帮衬。”杜家老太太是看中这一门姻亲一旦成了后,对于孙儿杜敦学业上有大好处。

        当然杜家老太太一定不会讲这一位朱署丞是寒家子出身,能考中同进士已经是尽最大的能耐。在官场上混的不是太好。毕竟这一位是开国初期的同进士,小十年过去一直没升品级。只能说朱署丞可能不太会做官。

        没升官,但不代表朱署丞的学问有问题。堂堂同进士也是科举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这一点让杜家人是犹为的看重。

        杜家就缺着正宗的读书人,特别是能在金榜上提名的人物。

        三太太崔氏与杜家老太太是说的高兴。然后大太太顾氏来了,她一听着杜敦相亲的对象是宦官人家千金。

        大太太顾氏就是笑着夸一话,她道:“绵绵给敦儿挑媳妇,这是用足心思了。”

        “他们是亲姐弟,绵绵哪可能不帮衬着。”三太太崔氏是满脸的笑容,说这话时,她是心头非常得意。

        大太太顾氏这时候当然也是顺着妯娌的话,她是连连的夸一回。

        就是一众人说的热闹时,二太太赵氏来了。然后二太太赵氏一听着三房的杜敦是与光禄寺朱署丞家的嫡长女相亲。二太太赵氏的脸色有一瞬间的僵硬,她很快的又是掩饰过去。二太太赵氏此时也夸过一回话。

        只是当天回到二房住的院子后,二太太赵氏自个儿生闷气。当晚,二太太赵氏还与杜家二老爷闹一回。

        “瞧瞧,二侄女对着亲弟弟就是多花心思,这给敦儿挑的媳妇样样都出挑。等将来各房的长媳妇一进门后,一比较就是二房最差劲儿。”二太太赵氏心头越说越窝火。

        “敏儿成婚时,二侄女绵绵还没出嫁呢。你这吃哪门子的醋。”杜家二老爷不理解。

        “大房的儿媳是宦官千金,三房的儿媳是官宦千金。就咱们二房的敏儿媳妇是商贾出身,这让敏儿在一众兄弟里不是低人一头吗?”二太太赵氏不开心的说出大实话。

        杜家二老爷一听后,他是说道:“那你嫁进杜家的家门时,你在一众妯娌里嫁妆最简薄。你娘家还吞了杜家的聘礼,我有说过你什么吗?”

        “二房是庶房,比不过大房、三房又如何?都是杜家子,将来大房和三房有出息,二房也能沾一沾光。你一个小心眼儿的蠢妇,你不好好与两房的妯娌处好关系就会瞎闹腾。你以为,你真是闹腾起来能落一个什么好。”杜家二老爷是准备教育媳妇。

        “我跟你讲一回,你若是不听劝,你就回你赵家去。我杜家容不得脾气大的媳妇。”杜家二老爷真发火了。

        二太太一瞧着杜家二老爷一发火,她是熄了火。

        瞧着二太太又是小媳妇样子,杜家二老爷习惯了。他对二太太赵氏说道:“你这些埋怨千万别在敏儿媳妇跟前讲。岳家如今把敏儿跟亲儿子一样的扶持,敏儿如何都是他岳丈在拉拔。你敢待敏儿媳妇不好,我是真要发大火。我真发大火,你是知道后果的。一定让你回娘家去。”

        对于杜家二老爷威胁枕边人的法子,那是发大火就是喊话要送媳妇回娘家。二太太赵氏是害怕的。

        哪怕杜家三门儿媳里,二太太赵氏是出身最差的一个。可杜家的日子好过啊。如今瞧着杜家是越来越红火。

        再对比着娘家一直要二太太赵氏去补贴。二太太赵氏哪肯回娘家。万一真被夫君休了,那不是给后面的狐狸精腾出位置吗?

        二太太赵氏觉得自己又不傻。这二房嫡妻的位置她肯定得坐稳,那是不会让半分去给别的小妖精占便宜。

        “我就是在老爷跟前说说真话。在外头我哪敢多讲。我是信着老爷待敏儿最疼爱。我就是一时糊涂,老爷,你别与我一般计较。”二太太赵氏的认错态度从来都是非常好。

        只是一直认错,一直不改罢了。

        四月二十日。

        司徒宅的赏花宴。这一回赏的花是牡丹。

        杜绵绵专门去忠勇侯府里请来的牡丹。侯府那等富贵地儿才是种着各色的牡丹,不缺着新鲜的品种。

        于是三太太崔氏与长子杜敦到司徒宅时,就在廊下见着摆开的牡丹花。

        “娘,敦弟。”杜绵绵见着亲娘和弟弟,她是非常开心的。

        “绵绵,你得注意些,你瞧瞧,你都九个月的身孕,你得小心些。”三太太崔氏这会儿担心女儿。毕竟女儿都九个月的身孕还操心起来弟弟的婚事。

        三太太崔氏心头高兴着自己儿女的感情好。可她也是担忧着,这是不是让女儿太操劳。

        “姐姐。”杜敦对着姐姐行一礼。

        “敦弟,你来司徒宅,这会儿我领你去老太爷的屋中。你与老太爷一处坐坐,也是听一听老太爷的教诲。稍后会有人来请你去后宅一趟。”杜绵绵笑着交待一回话。

        杜敦听后,他是点点头,他道:“一切劳姐姐操心。”

        “自家姐弟之间哪有什么操心的事儿。我就盼着你赶紧的成婚,你一直没娶亲,娘这儿担心的利害。”杜绵绵的目光是瞧一眼三太太崔氏。

        崔氏是笑着连连点头。崔氏说道:“绵绵,你安排的好。就这般办,让敦儿先去给老太爷请安。”

        这来了司徒宅,自然要给最年长的长辈问安。这是规距,这是礼节。

        司徒老太爷住在前院的正屋。正屋又分东屋与西屋。

        东屋是老太爷的寝屋,西屋是老太爷的书房。这会儿司徒老太爷在书房里,他在教导曾孙司徒佑祺,曾孙女司徒滢滢一起读书。

        杜绵绵一行人进书房,老太爷让司徒佑祺、司徒滢滢先是歇一会儿。然后,一众人相互见过礼后。

        老太爷笑道:“敦儿留下来,这很好。敦儿是寒窗苦读十多载的人。他正好给两个外甥是讲一讲书院的事儿。来年咱家的佑祺也应该送到书院念书了。”

        杜敦听着司徒老太爷这般一讲话,他当然是一口应下话来。

        杜绵绵是瞧着屋中的气氛好,这时候她就是与亲娘崔氏是识趣的先告辞。二人是出着正屋的书房。

        在廊道下,母女二人一边散步,一边说说话。

        “再过会子,朱家就会来人。”杜绵绵算一算时辰,她与亲娘崔氏说道。

        “也盼着这一回能成。”崔氏心头有一点忐忑不安的。杜绵绵瞧出来,她是执起亲娘的手,她笑道:“娘放心,我瞧着这一桩婚事有八成的可能。”

        “真的吗?”崔氏不太自信的样子。谁让杜家比着朱家,那是比不得。商贾人家与宦官人家在这一个时代是没得比。

        “自然是如此。若是朱家无意,这一场赏花宴是办不起来的。”杜绵绵说的肯定。

        就是母女二人走上约一刻半钟的时辰。

        司徒宅的大院门打开,朱家的马车到了。杜绵绵与崔氏是一起迎上去,一起迎一迎客人。

        这一回杜绵绵的态度是非常客气。崔氏也是不介意把身段放低些,只要相亲能成功,崔氏觉得她是可以退让许多步。

        朱家的马车停好后,朱家太太、朱大姑娘在丫鬟的搀扶下,一一下了马车。

        “朱家太太,朱大姑娘,二位里面请。”杜绵绵笑着迎上去,她是客气的说着话。

        “司徒家太太。”朱家太太笑着回应一个招呼声。

        这时候自然不在原地担搁,一行人都是见一回礼后,就是往内宅的后宅去。

        在正屋落坐后,丫鬟送上茶果点心。杜绵绵此时是给众人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崔氏瞧着朱大姑娘还是起身与她福一个礼。

        崔氏也是起身,她是说道:“大姑娘太客气,不必如此的。”

        “应该的,我家大姑娘是晚辈嘛。”朱家太太是笑着回一话。朱大姑娘是落落大方,她身上一派大家闺秀的气度。待人也是客气有礼,退让有度。

        这让崔氏是越瞧越满意。这般的官宦千金能做儿媳妇,光想想崔氏就是心头美的冒泡泡。她觉得做梦时,也是能笑醒过来。

        杜绵绵请众人吃茶。

        在屋中众人又是聊一些话。不外乎是杜绵绵在主持,她是说着杜家的好话,又是说着朱家的好话。两头都是商业吹捧一回。

        瞧着气氛最好时,杜绵绵笑道:“外头廊道上的牡丹开得正美,不如大家伙一起去欣赏一回。”

        杜绵绵这般提议,朱家太太与崔氏自然是同意。朱大姑娘自然也没有异议。

        这廊道有牡丹,可不光是后宅,在前院也有。于是一行人又从后宅走到前宅。

        就在前宅里,书房里传来读书声。

        杜绵绵对着朱家太太与朱家大姑娘说道:“我家的两个小儿在读书,我家弟弟今朝来做客,也在教导一回两个外甥。”

        杜绵绵嘴里这般说话,她的声音也是提高一回。屋中的人自然是听到了。

        司徒老太爷的目光是在杜敦身上瞧一眼,这一位老人家哪有什么不懂的。他是抚着胡须,他还是笑呵呵一回。

        等着杜绵绵带着朱家太太、朱大姑娘赏好牡丹后,一众人又是回后宅。杜绵绵在途中与丫鬟吩咐一回。

        待杜绵绵一行人回到后宅的正屋落坐时。

        前院的书房里,丫鬟来请人。

        “敦三爷,太太让婢子来请您。”丫鬟不光人来了,丫鬟的手中还是捧着一份酒水。

        “这是太太准备的,太太知道朱署丞最喜欢桂花酿。这是给朱署丞备上的一份礼物。请敦三爷送去后宅。”丫鬟把酒酿往前一递,丫鬟态度是恭敬的很。

        “敦儿,你去一趟吧。”司徒老太爷是笑着说一话。

        杜敦接过酒酿,他心头并不平静,只是他面上一直淡定的神色久了,这时候有一点面瘫。

        拿着酒酿的杜敦往后宅去,一路上他的步子跟量过的一样。一步一步的走到后宅主屋,杜敦到后,他是与在场的众人行一礼。

        书读多了,自然有气质生成。杜敦是一个正宗的读书人,他身上的文气很重。

        杜敦的容貌俊,他又是商贾人家出身,最不缺着银钱花销。于是杜敦身上是有一股子从容的气度。此时杜敦见过礼后,又是奉上桂花酿。

        杜敦来送酒,送的堂堂正正。

        哪怕知道是相亲,杜敦只是在进屋行礼时,他是瞧过朱大姑娘一眼。不过小片刻的时间,杜敦与众人见完礼,在奉上礼物后,他就是告辞离开。

        待杜敦走后,杜绵绵是望着弟弟离开的背影。

        杜绵绵说道:“敦弟是一个读书人的性子,他虽然清冷些,可本性却是最敦厚不过。我瞧着就是人如其名。”

        “杜三爷气度从容,人品上佳,我瞧着就是好。”朱家太太的嘴里,这会儿自然也是讲着好听话。

        杜绵绵听着朱家太太的话,她是捂嘴一笑。

        “我瞧着与朱大姑娘投缘的很。我这一支簪子是我成婚后,我家姑祖母赠于我的。如今我转赠给朱大姑娘,还望莫要嫌弃。”杜绵绵从自己的发髻上是取下一支金簪。簪上还坠着一颗耀眼的明珠。那一颗明珠很大,大的让人一瞧着就知道价值不菲。

        “……”朱家太太一瞧着杜绵绵的礼物,她的目光是望了一眼朱大姑娘。朱大姑娘的目光是回望一眼朱家太太。朱大姑娘瞧见的是朱家太太笑脸盈盈。

        朱大姑娘收回视线,她是对着杜绵绵福一礼,她道:“如是这般,我便是受领了。”

        “好,好。”杜绵绵连道好,她是真高兴。她这一番试探结果已经出来了。

        于是杜绵绵给亲娘崔氏一个眼神。崔氏读懂了。此时崔氏是褪下手腕上的一对金镶玉镯子。崔氏说道:“我瞧着大姑娘面相好,我是打心眼儿的喜欢。这一点见面礼,还望大姑娘收下,也莫要嫌弃简薄了。”

        崔氏这时候给的礼物跟杜绵绵前面不一样。杜绵绵若是试探。那么崔氏这儿就是正式的在提问相看结果是什么?

        如果朱大姑娘收下,这一桩婚事就是双方有默契,杜家可以请媒人登门提亲。

        朱家太太继续微笑中,她一直不表态。

        朱大姑娘在瞧着崔氏的礼物时,她对着崔氏是福一礼,她道:“长者赐,不敢辞。”

        朱大姑娘的意思在此刻表示得明明白白。崔氏当时高兴的有一点合不拢嘴。她是笑容满面的连连夸起朱大姑娘。

        总之翻来复去的把朱大姑娘差一点夸出一朵花儿来。

        朱家太太、朱大姑娘来做客,这当然不会吃一点子茶果点心。杜绵绵又是吩咐下去,还是让丫鬟备上一桌子席面来。

        这般是招待一回客人们,在用完餐后,杜绵绵方是送着朱家太太、朱大姑娘离开。

        在这一对继母与继女是一起告辞后。

        杜绵绵与亲娘崔氏商量着话,她笑道:“敦弟的婚事一成,我也能轻松一回。后头的相看,如今瞧着是不必要了。”

        “绵绵,今个儿是累着你了。”崔氏对女儿帮衬弟弟说亲,她是心头欢喜。婚事成功后,崔氏的心情非常好。

        “这般的受累,我是心头乐意。盼着将来啟弟的婚事,我也能顺利的一说就成。”杜绵绵这自然提到又一个弟弟杜啟的婚事上,此话就是高兴时的打趣之语。

        崔氏当然也是听懂了,她是捂嘴笑起来。


  (https://www.50331.cc/chapter/48392261/4937463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