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 > 穿书之福孕绵绵 > 第48章 第48章

第48章 第48章


杜绵绵站着等上许久,  一直等到一出《长生殿》唱完。秦王妃身边的嬷嬷禀过话后,秦王妃的目光才是注意到立在不远处的杜绵绵。秦王妃招招手,杜绵绵小快步的走上前。

        杜绵绵走到近处,  她给秦王妃磕头行礼。杜绵绵说道:“小妇人参见王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杜绵绵的丈夫是白身,她这等平民之身见着秦王妃就是磕头的命。

        没法子,  皇权在这一个时代就是天命,  就是百姓头上的老天爷。

        杜绵绵非常识趣的磕了头,她磕的非常利落。总之杜绵绵还要把自己感激秦王妃的情绪,  得着秦王妃召见的欢喜是一一的表现出来。

        这等下位者拜见上位者的情绪,  一旦有一点点的不到位,  那就是会惹出麻烦。杜绵绵不想给自己的小家庭招来麻烦。于是她是随这一个时代的大流。她不做异类。

        “你起来吧。”秦王妃说道:“王爷与忠勇侯府的关系亲近,  我与侯府的太夫人亦是相谈甚欢的旧交情。你是忠勇侯府的媳妇子,  也算得我跟前的一个晚辈。”

        秦王妃挺给忠勇侯府的体面,她吩咐旁边的嬷嬷亲自搀扶杜绵绵起身。

        “不敢当,嬷嬷太客气。”杜绵绵在嬷嬷搀扶时,  杜绵绵还是谢一话。

        “听着太夫人讲,  你是怀上子嗣。你倒是有福气的,一嫁进侯府就能给侯府开枝散叶。”秦王妃笑着说道:“我想着来给太夫人庆寿,  也是沾一沾你这一份喜气。满府上下的,太夫人嘴里就是多有念叨着你这一个孙媳妇。”

        秦王妃说话温柔,  与杜绵绵谈话时,还是带着一种长辈的亲近。杜绵绵马上回道:“祖母一定是爱屋及乌,  我家夫君打小在祖母跟前长大,我这是沾着夫君的光彩。”

        “哈哈哈……”秦王妃捂嘴笑一回。然后,  秦王妃收敛笑容后,  她说道:“爱屋及乌,  这话说的对。太夫人怜惜小辈,我瞧着也是觉得太夫人没心疼错。你啊,是一个可人疼的好孩子。”

        秦王妃的嘴里,杜绵绵的辈份自然是小辈。依着从侯夫人魏氏与东宫的亲戚关系一计较的话,秦王妃这儿还真是一拐好几个弯儿的长辈。

        “你坐吧。太夫人最是心疼这怀上子嗣的小辈。我的跟前,你不必过于的掬紧,你且落座。”秦王妃的态度依然和蔼。

        杜绵绵谢一话。

        “我得着王妃的赏,我来,还是想给王妃多磕两个头,我替着腹中的孩子谢谢王妃的赏赐。更想着孩子沾一沾王妃的光彩,盼着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长大,将来腹中的孩子能顺心如意的过一辈子。如此的话,我这当娘的一翻心思就是觉得圆满。”

        杜绵绵说着话,她又是跪下来,这一回磕头,连着磕了三个。

        秦王妃听着杜绵绵的话,她是再给嬷嬷使一个眼色。嬷嬷得着秦王妃的指示,在杜绵绵磕头后,嬷嬷再是搀扶起杜绵绵。

        “你这孩子太多礼。”秦王妃嘴里这般说,可她又是接着夸道:“不过礼多人不怪。”

        “太夫人,你这孙媳妇是一个通情知礼的。”秦王妃对着太夫人是夸一回杜绵绵。

        “我这一个小孙儿媳妇,我是满意的。这孩子啊,顶顶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她这一回得着王妃的夸,那是她的福份。”太夫人顺着秦王妃的话,太夫人也是捧一回秦王妃。

        太夫人笑道:“主要还是王妃赏赐下去,弘光媳妇知道王妃的恩典,她这孩子心头感恩。这不,来给王妃磕个头,也是想着多沾一沾王妃的福气。”

        “太夫人这话说的,我听得顺耳。太夫人夸,我就觉得谬赞了。我的心头,还是觉得像太夫人这般的老寿星,又是四世同堂的得着曾孙们的承欢膝下,这才是顶顶的大福份。”秦王妃指着旁边在陪笑的忠勇侯府的各房媳妇子。

        秦王妃说道:“瞧瞧,忠勇侯府是子嗣绵延,太夫人最是有福之人。”

        “承王妃的吉言。”太夫人受用着秦王妃的夸赞。

        太夫人司徒氏一辈子膝下就朱侯爷一个儿子。可她的孙儿不老少,如今曾孙也是承欢在膝下。这自然让太夫人非常得意着。

        人老了,就盼着眼前的儿孙多。

        太夫人的寿宴,这时候已经到着吉时。

        寿宴一开席面,这时候自然更是热闹的紧。杜绵绵就是识趣的,她又是当起背景板。

        这等大宴,忠勇侯府的各房媳妇子,儿孙一堆的凑齐,那是按着各房的排序,自然也是要给太夫人贺寿,还在捧上贺礼。

        太夫人在这一场寿宴中,那自然是得着满堂宾客的羡慕。

        这一日,忠勇侯府里的热闹,那是持续了很久。

        天色将暗时,忠勇侯府里更是放起了一场烟花,烟花一爆开,更是让宾客叫好。

        杜绵绵在女眷们又是听着堂戏时,她与杜家老太太、三太太崔氏,还是一起在稻香轩里谈着话。

        这时候杜家老太太、三太太崔氏没告辞。今个儿她们得着太夫人的话,那是留下来住一晚。

        杨楚楚得着空闲,她才来了稻香轩一趟。

        “姨母。”杜绵绵瞧着杨楚楚来的行色匆匆。杨楚楚对着杜绵绵福一礼,杨楚楚说道:“我得着王妃的话。”

        杜绵绵一听,赶紧又往秦王妃所在的方向,那是行一个礼。

        杨楚楚笑道:“王妃让我给四奶奶一道贴子,让四奶奶得着空闲,可往秦王府上去做客。”

        “这……”杜绵绵双手接过贴子,她说道:“王妃厚爱,真是担不起。”

        “这一道贴子,不知道忠勇侯府是否各房都得着?”杜绵绵又是问一回话。

        “自然是忠勇侯府的各房都得着贴子。”杨楚楚给一个肯定的回复。

        “王妃待侯府实在是厚爱,太过于恩重。”杜绵绵嘴里这般说着话。杜绵绵瞧着秦王妃给忠勇侯府的体面,真可谓是超规格啊。

        “是啊,我是头一回见着王妃待哪一府的女眷是如此的亲近。”杨楚楚也是同意杜绵绵的话。

        “我就是传一个口信儿,这口信儿传到,贴子奉上。我这就要告辞。”杨楚楚对着杜家老太太、三太太崔氏又是福一礼。

        “楚楚,你这孩子,不必多礼。”老太太说一话,她是走上前,她还是仔细的打量一回杨楚楚。老太太伸手,她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

        老太太把荷包递给杨楚楚,老太太说道:“这是杜家的一点子小心意,你且收下吧。”

        “老太太,杜家待楚楚厚恩。楚楚已经得着帮衬良多,如何又能再收下老太太给的……”杨楚楚在拒绝。

        “楚楚,这是长辈给的心意,你莫要推荐。”三太太崔氏又劝一回话。

        “姨母,长者赐,不可辞。你还是收下祖母的一份心意吧。”杜绵绵也是劝话。

        杨楚楚瞧着杜家老太太的脸色和善,又想起在杜家多得帮衬。既然都得着杜家的恩情,这一回老太太的一翻美意,杨楚楚最后还是收下。

        到底杨楚楚自己也清楚,她在秦王府里想拢络上更多的人脉,她是缺银子的。

        “如此楚楚就收下,楚楚谢老太太一直的爱护。楚楚也感激杜家一直的照顾。”杨楚楚向老太太行一礼,又向三太太崔氏行一礼。

        “好孩子,盼着你在秦王府里,一切都能过得妥贴。”杜家老太太感慨一回。

        “借老太太的吉言,楚楚一切皆好。”杨楚楚回一话,尔后,她是告辞离开。

        杨楚楚一走,杜家老太太就是落座,三太太崔氏也是落座。杜绵绵坐在老太太的近前。

        杜绵绵说道:“祖母,您今个儿又破费一回。”

        “都是一些人情往来,哪处都不能省的。”杜家老太太笑着回一话。三太太崔氏赞同,她说道:“咱家在楚楚的身上,可是花过一笔不小的银子。既然当初都在脂粉铺子上,咱家松一松手。如今遇着楚楚,再是帮衬一回就是人之常情。”

        “是啊,给了注码,总不能就真的搁开手不再管。”杜家老太太是一样的看法。

        “算了,不再提楚楚的事情。楚楚的未来,自然有她自己的造化。咱家已经帮衬不上什么。”杜家老太太看得开,给一份小好处予杨楚楚,这已经是杜家的极限。

        往后杨楚楚能有什么造化,全看她自己的命运如何,是好是歹,都不是杜家能掺合的。

        次日,杜家老太太、三太太崔氏向太夫人司徒氏辞行离开。

        又一天,杜绵绵与夫君朱弘光去庆晖堂,庆熙堂去给侯夫人、太夫人请过晨安。

        这一日,二房得喜事。白姨娘生的六哥儿洗三,张姨娘生的六姐儿洗三。

        这可是双双凑一起。听雨轩就是热闹的利害。

        因着六哥儿、六姐儿是庶出。这自然就没有举办太大的洗三礼。只是忠勇侯府里热闹一回。

        明二奶奶冯氏是操办着庶子庶女的洗三礼。杜绵绵自然是亲自去道喜。

        “恭喜二嫂嫂。”杜绵绵对着二嫂嫂冯氏道贺。然后就是让嬷嬷送上贺礼。

        朱弘光那一边则在跟二哥朱弘明跟前道喜。

        这一日,哪怕是养伤的朱弘晴也是露过一脸,他还是来给侄子侄女道一声喜。待送上礼后,朱弘晴在添盆礼一结束后,就是回莲子轩。

        朱弘明这儿则是留着四弟朱弘光说说话。

        这二人谈的自然还是府学上的一些趣事,不外乎就是府学里的朱佑礽这一个小侄儿的学业,当爹的朱弘明一关心,这自然就是问到同样在府学里凑数的四弟朱弘光。

        “佑礽侄儿的学问好,这挺像二哥。真可谓是虎父无犬子。二哥将来啊,还当是以佑礽侄儿为荣。”在朱弘光的嘴里,小侄儿朱佑礽自然就是处处好。

        朱弘光寻着话的夸赞。这让朱弘明是非常欣慰。哪一个当爹的都会喜欢听着别人夸儿子有本事,像亲爹一样出息的话。朱弘明当然不会是例外。

        “莫多夸,一个小儿哪经得住四弟这一份夸赞,太过了。”朱弘明嘴里当然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可他神色间的激动神情,还是出卖他的内心世界。在忠勇侯府里,在四弟朱弘光的跟前,朱弘明没掩饰他是非常得意着嫡长子朱佑礽有出息。

        这当爹的欢喜与骄傲嘛,朱弘明想跟四弟朱弘光一起分享一下。也不排队朱弘明想炫耀一下儿子。

        朱弘光这儿在拍二哥朱弘明的小马屁。

        杜绵绵又去向白姨娘、张姨娘道一回喜。白姨娘这儿,哪怕是坐月子呢。她的气色很好。

        白姨娘一见着杜绵绵来道喜。

        “四奶奶,您太客气了。”白姨娘说话客气。瞧着她哪怕是产后,还是不减着容貌上的美。

        白姨娘是一个美人儿。当然如果不美的话,也不能当上二房的姨娘,还是生下一个庶出的哥儿。

        这一点上,杜绵绵觉得侯府的审美没错,全是颜控。

        “我就是嘴皮子一碰,这说说讨喜话。我瞧着就是白姨娘有福气,瞧着六哥儿长得好,将来一定是一个俊俏的郎君。”杜绵绵与白姨娘说着一翻客套的场面话。

        “借四奶奶的吉言。”白姨娘笑着说道:“妾也祝四奶奶是生下一个健康的哥儿。”

        “唉呀,那我同样借一借白姨娘的吉言。”杜绵绵是知道的,这一个时代里女子得着别人的祝福,说是生下一个男丁。这确实是祝福。

        谁让封建时代里,男丁才会成为一家之主。

        至于让女儿顶门立户?那自然不可能的。

        因为朝廷的赋税,朝廷的摊派,朝廷的徭役与兵役,那都是男丁得承担的担子。朝廷需要男丁,因为农耕时代的土地生产需要男丁。这就是这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

        在白姨娘这儿待上片刻的时间,杜绵绵告辞离开。她又去张姨娘那儿道一回喜。

        张姨娘挺客气的,她同样是道谢一回。

        对于听雨轩里的妻妾,杜绵绵嫁进忠勇侯府的这些日子里,她是勉强算得一点熟悉。

        只能说表面上明二奶奶冯氏这一位妯娌很有手段的。

        至少表现在外人面前的,听雨轩就是一派妻贤妾美。这也是让侯夫人魏氏多次的夸一夸这一个嫡次媳。

        在一众妯娌里,明二奶奶冯氏一被夸,其它的媳妇们,也包括杜绵绵自然就得表一表态度。在侯夫人魏氏的跟前,就是要学一学明二奶奶冯氏的宽仁随和,要表现一幅侯府好儿媳的好面貌。

        听雨轩的洗三礼办的挺成功。

        杜绵绵打从听雨轩一离开,她一回到稻香轩,她就是想歇一歇。实在是今个儿跟妯娌里谈一谈话。

        杜绵绵又是听着一些小道消息。

        朱弘光一回屋,她瞧着半躺在躺椅上的杜绵绵。朱弘光问道:“可是累着了?”

        “有一点点。”杜绵绵回一话。

        “那你到榻上歇歇吧。”朱弘光劝一话。

        杜绵绵笑道:“我歇的差不多,这会儿不去榻上歇歇,一沾着榻,我就是怕睡着了。白天睡太多,晚上可就睡不着。”

        “那我陪你说说话。”朱弘光走上前,他拉着椅子坐到杜绵绵的近处。

        朱弘光讲道:“书铺和茶楼的要求,我跟管事讲过了。后续如何装修一回,我都让管事去办妥当。”

        “等着一切弄好,你坐满三个月的胎,咱们就一起去瞧瞧。”朱弘光给一个许愿。

        “好啊。”杜绵绵一口应下来。

        “印书局的事情,我娘一口应下来。祖母也说回去就跟大伯讲,让大伯指一个掌柜的过来听差。”杜绵绵也是说着印书局的事情。

        “想一想要出版自己的书籍,我有一点点的小激动。”杜绵绵比划一点点的小指头。

        “咱们的书局一开单,可不能只有自己的文章。”杜绵绵笑着说道:“四郎,你打算是先印四书五经,还是印一些游记之类的书籍?”杜绵绵对枕边人问一话。

        “都是少印一些。咱们对于书铺的经营,如今还是一个试探。我觉得不妨先试一试。后续根据实际的情况再调整。”朱弘光的心态很好。

        “反正在侯府的长辈们眼中,我一个吃闲饭的,如今寻一点正紧的事情做。也算得成家立业吧。”朱弘光挺能自嗨的。

        “我倒是觉得咱们的重心,还得注意一下说书人和小戏班子。”杜绵绵提议道:“这说书人把的段子一说火,书籍的销量一定大涨。”

        “至于小戏班子,则是同样的道理。咱们的茶楼不光是卖茶和吃食,那是说书人和小戏班子穿插着来。”杜绵绵的态度很明确。

        一个茶楼的经营,总要有一份小特色的。

        他们的茶楼,一是卖茶,二是卖吃食。这等着的就是把戏一说火爆,把戏一演出圈子。

        那为的还是书籍的销量。挣钱嘛,不寒碜。

        “说书人,我寻摸到了。”朱弘光给着肯定的回复。背靠着忠勇侯府的大树自然是好乘凉。这等事情,朱弘光打一个招呼的事儿。

        “小戏班子,咱们得自己培养。这人手已经买回来,如今就是要排戏曲。一时半会儿的,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朱弘光对于戏曲啊,他一个半调子。他会听戏,他不会管戏班子。

        这小戏班子的训练,这自然还要班主来指挥。

        杜绵绵一听,她笑道:“这人手的事情,我跟娘家提一回,祖母答应帮衬着。娘也说,我爹是一个戏迷。他那儿有认识的班头,可以找着人手来帮衬咱们。”

        杜绵绵是万事寻着娘家帮衬。

        这等事情自然用不着侯府的高门大户去办事。那是大才小用。

        二人就是有商有量的,那是说着开业的准备。这气氛自然是非常的好。

        等着当日的夕食前,杜绵绵与朱弘光一起去庆晖堂请安。得着庆晖堂的丫鬟禀话,只道侯夫人不在,今日的请安免了。

        杜绵绵与朱弘光是相视一眼。这时辰侯夫人这一个嫡母不在,那去哪处?

        杜绵绵和朱弘光一起离开庆晖堂,又往庆熙堂去。到庆熙堂时,杜绵绵与朱弘光一起给太夫人请安。

        “孙儿给祖母请安。”

        “孙媳给祖母请安。”

        “不必多礼,弘光媳妇你怀着孩子,你快起身。”太夫人赶紧的摆摆手,示意孙媳妇杜绵绵不必多礼。

        太夫人还对小孙儿朱弘光说道:“弘光,你赶紧扶你媳妇起身落座。”

        “全听祖母的。”朱弘光应一话,他是搀扶着杜绵绵起身。夫妻二人得着太夫人的话,又是一一落座。

        “祖母,我们刚从庆晖堂过来,母亲如何不在府上。可是出什么事儿。”朱弘光顺嘴先问一句。

        “定国公重病,你母亲回娘家一趟。”太夫人司徒氏解释一回话。

        “定国公重病。”朱弘光惊讶一回。这当然是大事情啊。

        “是啊,想定国公戎马一生,跟随皇上立下一翻功业。这一回重病一场,也不知道定国公究竟怎样。一切怕得等你母亲回府后,才能知道情况如何。”太夫人司徒氏也是挂念这一件事情。

        定国公府是忠勇侯府的姻亲。定国公就是国公府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有定国公在,跟没定国公在,那权势是不同的。

        太夫人也知道定国公不光是侯夫人魏氏的靠山,这何尝又不是做女婿的朱侯爷的靠山。

        太夫人是盼着儿子的前程好,自然希望儿子朱侯爷在朝堂上有一个利害的岳丈大人做靠山。

        京都内城,定国公府。

        定国公一直得病,如今真得是病的利害。定国公府的世子这才给侯府的二妹妹递着消息,让妹妹回府一趟。

        便是东宫那一边,定国公府的世子同样的传了消息进去。

        只是东宫那一边出行不方便。如今倒是侯夫人魏氏这一边先回娘家一趟。

        “大哥,父亲如何?”一进府,侯夫人魏氏一见着哥哥,她就是先开口问一句。

        这时候在定国公住的堂屋中,定国公世子叹息一声,他说道:“太医在汇诊。一切还得看太医们的诊断结果。”

        定国公这等富贵人家,只要递贴子自然能求来太医治病。打从定国公生病后,乾元帝就是发话,让太医院派人来勤快一点定国公府。

        这时代太医在诊脉,这自然是需要一个清静地儿。如此定国公的子嗣都在外面候着。

        侯夫人魏氏一来,她这一回自然也得在外面候着。

        侯夫人魏氏的神色间还是着急的。

        “妹妹,你莫急。吉人自有天佑,父亲一定会平平安安。”世子夫人劝一回。

        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是侯夫人的嫂嫂,她一劝话,侯夫人是勉强的做出镇静姿态。她回道:“借嫂嫂的吉言。”

        太医们是一边继续在汇诊,一边又是一起讨论着定国公的病情。

        就是在这等时候,国公府来下人传话,道是太子、太子妃一起莅临定国公府。

        这时候定国公府的世子、世子夫人,以及一众的定国公的子嗣们,这时候自然是赶紧的去迎一迎太子、太子妃。

        太子是储君,那是君,似定国公世子等人,自然都是臣民。

        “臣恭迎太子殿下,恭迎太子妃娘娘。”

        “臣妇恭迎太子殿下,恭迎太子妃娘娘。”一众的定国公子嗣,在正院恭迎到太子一行人。这时候自然是给太子、太子妃行大礼。

        “孤是微服私访,此时只论私情,不论公事。舅兄,快快请起。”太子亲自搀扶的定国公世子。

        “诸位,且请起。”太子对诸人同样的和善态度。

        “嫂嫂,妹妹,还有弟弟,都是自家人。快快请起。”太子妃也是一样和善的态度。

        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自然是凑到太子妃的跟前,她是说道:“太子妃娘娘,您屋里请。”

        “咱们都不必客套,我和殿下到公府一趟,这一回是来看一看父亲的病情如何。太医怎么说。”太子妃很关心的问话。

        “太医正在汇诊,一切还在等待结果。”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回一话。

        “走吧,咱们去瞧瞧父亲。”太子妃对嫂嫂说一句。

        “妹妹,咱们一起。”太子妃又喊一声侯夫人魏氏。

        侯夫人魏氏应一话。

        这一边定国公世子,以及小公爷等,定国公府的男丁,那是凑到太子的身边。这时候众人是拥着太子往定国公住的院子去。

        太医一见到太子、太子妃前来,这自然是跪了一地请安。

        太子让众人起身。太子是态度和善的跟太医寻问定国公的情况。打头回话的是太医院的老院判。这一位胡子花白的院判,这一看就是经历多,行医经验丰富杏林高手。

        “回殿下,定国公已经是油尽灯枯。如今臣等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老院判很无奈。

        定国公一辈子在战场上撕杀,那是留下大大小小的隐患。如今能活到这一把岁数,那就是一个奇迹。

        富贵荣华享受过,儿孙又是满堂侍候着。老院判觉得定国公的一辈子就是值啊。当然这等欠揍的话,老院判肯定不敢讲出来。毕竟家属实力太强大,只能讲一点点讨好的好话。

        “臣等无能,请殿下治罪。”老判断自然先认罪。免得后头被迁怒。

        “孤知道太医们尽力了。如此就拜托诸位先拿出药方子。此回救治老国公一事,且尽人事,且听天命。”太子也是知道情况的。这时候自然没有为难太医们的想法。

        给定国公喂一回熬好,又放温的药汤。效果并不是太好。最后还是老院判求到太子的跟前,求问是否行针。

        “一旦行针,就是回光返照。”老院判又是顶锅的人,他小心的说道:“只能请诸位听一回国公爷的最后一点遗愿。”

        “若是不行针,这……”老院判很为难的样子。

        “舅兄,你看,你拿一个主意吧。”太子只是女婿,这自然还是定国公府的世子,这定国公的亲儿子来拿主意。

        “还请行针,咱们这些做晚辈的总要听一听父亲的遗愿。不能让他老人家留着遗憾。更何况太子殿下在此,父亲一辈子忠君体国,定然还想再拜见一回储君。”定国公世子的声音有点低沉。最后做决定时,倒没有拖拖拉拉的想法。

        老院判得着准话。这时候自然就去行针。

        这针一下去。不肖片刻后,一直晕睡的定国公是悠悠醒来。他一时间的眼神还是迷离的。好片刻后,定国公似乎是看清楚屋中的儿女。最后定国公是注意到太子。

        “请殿下恕……臣失礼,臣不能……起身给殿下行礼参拜。”定国公说话时,他似乎在努力的加大自己的声音。他说的有一点的吃力。

        “泰山大人,你们翁婿之间,何需多礼。”太子凑到定国公的近前。

        “泰山大人,太医为你行的针,此时还请泰山讲出你的心愿。孤做为您的女婿,总要为家翁尽一份心。”太子在定国公跟前还是摆着晚辈的态度。

        定国公的目光在儿女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定国公的目光定格在太子的身上。

        “殿下仁孝,举国皆知。臣为天下有太子这般的储君……臣高兴,大周后继有人。大周的社稷……万年。”

        定国公最后说得一翻话,没有一句为自己,为家人。他最后的目光停在留的还是太子的身上。

        太子很感动。

        在定国公闭上眼睛,最后去逝时。太子都是落泪一回。

        定国公闭上眼睛前,他觉得没什么遗憾。太子是一个好女婿,东宫又有一位流着魏氏血脉的大皇孙司马鼎。

        定国公盼的就是在乾元帝百年之后,大周有太子司马楧这般的仁君治世,让大周朝的社稷是平稳的传承下去。

        太子很感动定国公的忠心。

        太子妃是落泪,哭一场后,太子妃更是当场晕厥。

        “娘娘,太子妃娘娘。”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是吓一跳。

        侯夫人魏氏在姐姐旁边,她是眼快手急的搀扶住姐姐。这时候的侯夫人也是非常担忧。

        “姐姐。”侯夫人唤一声。等着反映过来,她是赶紧与世子夫人一起搀扶着太子妃去厢房里。

        太子妃这儿一搀扶着进厢房躺下,太医就是进来给太子妃请诊。

        太子这时候很关心太子妃。当然,在此之前太子还是吩咐定国公府的世子上奏章,这要禀明乾元帝定国公过逝的消息。

        定国公的身后事,一切哀荣,这要乾元帝来定调子的。

        哪怕再伤心亲爹没了,世子还得去写奏章。哪怕世子担忧太子妃的情况,这时候他都不能更分心。他只能唤着嫡妻去照顾太子妃。

        谁让世子这时候就是定国公府的主心骨。

        若不出差迟,世子就是第二任的定国公,他会是定国公府新的一片天。

        侯夫人魏氏坐在太子妃的床榻近处。

        她是关心的望着晕厥过去的姐姐。侯夫人魏氏心头在叹息。她这一位姐姐真的不容易。

        太子妃的神色很憔悴,侯夫人一眼就瞧出,太子妃的脸上是打着厚厚的脂粉。

        侯夫人看着这般的姐姐,她又想起当年在闺阁时的姐姐。那时候的姐姐是鲜衣怒马。彼时的姐姐是神彩飞扬,哪像如今的姐姐是雍容,是温柔,跟庙里的泥塑菩萨一个样。一举一动之间要合乎皇家的气度,要温柔和善,要处处妥帖。

        侯夫人想起当年。当年姐姐被指为太子妃,她最初很是羡慕,又有一些惊讶。毕竟在侯夫人的眼中,当年姐姐比太子大一岁。

        按说她与太子同年龄。真是指婚,都是定国公府的女儿,如何皇后娘娘就是选中姐姐。

        现在再一瞧,没有嫁做皇家妇,也是她的福份。皇家的媳妇不好当。

        东宫的大皇孙,如今八岁的司马鼎,这是太子的第十个儿子。同样是太子妃魏氏的第三个儿子。

        在这前面,太子妃魏氏夭折掉两个儿子。这等失子之痛,侯夫人光想想,她就替姐姐心疼。

        东宫是未来的天子基业。东宫的女眷里,太子妃这一个位置最荣耀。同时也是被当做未来的国母一样的苛刻要求。

        侯夫人魏氏为何压着庶子,不想让庶子出头。就是因为在姐姐的身上,她瞧见过早年啊,东宫的侧妃因为太子妃失子,那有子的侧妃是如何的嚣张与跋扈。

        或者说当年的太子妃会有两个儿子夭折掉。一半是因为东宫的子嗣不好养大。另一半就是早年的东宫里,一些侧妃的野心被荣华富贵是滋养大了。

        侯夫人魏氏叹息一声,又是许多的感慨。

        这时候的侯夫人又是心有执念,她不会让忠勇侯府的庶子朱弘晴出头的。她不会让秦姨娘真的嚣张起来。

        谁生的儿子,谁会心疼。侯夫人魏氏当然要维护好嫡子朱弘晔、朱弘明的利益。

        次日。

        京都内城,忠勇侯府。

        杜绵绵和朱弘光在这一天得知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定国公过逝。乾元帝下旨,追赠定国公为长宁郡王。其子世袭定国公的爵位。

        这长宁郡王得着美溢,这身后事自然就要按照王爵的规距来办理。一时间,定国公府没有因为长宁郡王的过逝,那有损半分的权势。

        相反的,在许多人的眼中都是看出来乾元帝对于定国公府依旧的器重。以及东宫太子对于定国公府的维护。

        至于太子妃回到东宫后,那是大病一回。这等小事,在定国公府的权势面前,就是暇不掩瑜。

        “母亲守孝,咱们往后怕得更注意些。总不好犯着母亲的忌讳。”杜绵绵与朱弘光在庆熙堂请安归来后,二人是议一回长宁郡王过逝的事情。

        “是得注意些。”朱弘光同意妻子的看法。


  (https://www.50331.cc/chapter/48392261/5003242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50331.cc